第258部分(第3/4 頁)
“可這鄧名我們根本攔不住啊,皇上到時候一看我們居然放這樣的弱敵跑了,必然認為我們辦差不利,而且皇上連下三道聖旨”說到這裡蔣國柱又是一愣,喃喃說道:“鄧名雖然猖狂,可和鄭成功、李定國還是沒法比的吧,皇上為了他短短十天就連下三道聖旨,口氣還如此嚴厲,莫不是皇上和鄧名有什麼過節?”
“鄧提督說沒有,”周培公在邊上搭腔道:“下官問過了。”
“如果是別人說的,本官還未必信,不過鄧提督就另當別論了。”鄧名的信用一向很好,蔣國柱覺得雙方目前合作愉快,鄧名也沒有矇蔽自己、害己方誤判的必要:“皇帝又是聖旨連催,又是親征江南,這麼大動靜結果連鄧名一根寒毛都沒有傷到,這讓皇上如何下得了臺?”
縱放窮寇,加上讓皇上在天下人面前丟臉,蔣國柱知道自己莫說兩江總督,這個巡撫差不多也算是當到頭了,更不用說還有通鄧暴露的後患——就算順治沒親征,萬一震怒拿下了蔣國柱的頂戴,失去了官位的庇護,蔣國柱通鄧這件事暴露的機會也會大增。
左思右想,竟然沒有可以應對的良策,蔣國柱苦澀地對周培公說道:“周老弟,沒想到居然是我們吹功太過,才把皇上親征的心思給勾出來,這真是天亡你我啊。”
“巡撫大人不必沮喪,所謂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我們就再報個大功好了,”周培公現在也沒有了退路,萬一東窗事發,他肯定是所有督撫的替罪羊,就算皇上只殺一個人也要殺他,輪誰活命也輪不到周培公:“這事真捅破了,武昌、南昌還有揚州那位誰都落不下好,還有安慶、池州、鎮江、蘇州、松江、揚州這麼多知府,他們誰能跑得掉?我們就報大捷,幾萬、十幾萬地往死裡報,保住皇上的面子;皇上的臉面只要保住了,再看鄧名確實逃回四川去了,牽連的官員又多,也就該打消了親征的念頭,也未必會算我們的賬。”
蔣國柱想了想,眼下也確實只有這個辦法了,幸好現在整個東南都是一根線上的螞蚱,從府縣到漕運總督衙門,就沒有一個乾淨的,就算是撒下彌天大謊也不用擔心有人去揭破。
“我這就渡江去揚州,和林大人面談。”蔣國柱說幹就幹,馬上命令背下快船,親自去和漕運總督商議如何統一口徑,同時修書南昌、武昌,要大家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共度難關。如今皇上當前,那蔣國柱和張朝的私人恩怨也要先放一邊了。
“鄧提督那邊,不要去通知他,”對於鄧名蔣國柱還是本著能瞞就瞞的原則,要是對方知道了新的聖旨,說不定會因為擔憂舟山安危而回師,那皇帝多半非要下江南不可了:“鄧提督必須得走,不這樣沒法打消皇上親征的心思。至於保住皇上的臉面,勸皇上呆在京師唉,盡人事,聽天命吧。”
到了揚州城後,蔣國柱、林起龍和梁化鳳愁眉不展地坐在一起商議對策,後二者也都同意了蔣國柱的分析,確認這次順治親征確實都是自己招惹來的。
本來梁化鳳還惦念著倒戈一擊,向皇上告密來為自己開脫,但現在這條路多半也走不通了,之前鄧名還在鎮江,梁化鳳還能指望靠拼命作戰求得寬恕,可現在鄧名都走了,皇上發現自己被狠狠的欺騙後,一肚子火無處發洩,梁化鳳作為江南最高軍事長官多半也要陪葬。
不過即使鄧名還在,梁化鳳之前的路也未必走得通,首先順治動作比他想象的要快,銀船來回折騰,再去燕京也來不及了;而且梁化鳳出爾反爾也在附近好漢心目中失去了信用,他剛把附近的亡命徒用大棍子從軍營裡趕出去,現在再招他們回來也不是件容易事——不少人現在還在床上躺著養棍棒給他們留下的傷呢,拉回來也沒法立刻訓練成軍,就算鄧名沒有走,梁化鳳也無法拿出賭本去找明軍拼命。
“這絕對是有私人恩怨。”梁化鳳一想起這個就氣不打一處來,無論是對付鄭成功還是李定國或是其他的什麼人,順治的應對都遵循爭霸天下的傳統規則,所以他的行為很好預測。而在梁化鳳看來,這次順治的行為明顯又很強的個人情感在裡面。
“朝令夕改,反覆無常。”梁化鳳悲憤地仰天長嘯:“皇上視國家大事如兒戲,如此我大清危矣,祖宗的社稷江山危矣!”
“鄧提督說沒有。”蔣國柱並沒有斥責梁化鳳,相反他對梁化鳳的話深有同感:“天子居中不可輕動,輕離京師則海內不安,人心惶惶,可嘆朝中諸公尸位素餐,只知道一味曲意逢迎皇上,不懂得忠臣當直言進諫,當此板蕩之時,我等當犯顏直諫,叩請皇上收回成命。”
“蔣巡撫說的好,這奏章本官願意聯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