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4/4 頁)
後,嚇得陳誠手足無措,星夜發電向蔣介石告急。蔣介石見東北戰
場連連失利,十分惱火,於1 月10日親飛瀋陽,召開軍事會議,追查失敗原因,研
究東北人事安排與作戰方針,商討對策。
蔣介石派陳誠到東北,意在挽救東北危局,沒想到陳誠已黔驢技窮,迴天無力。
更令蔣介石傷心的是,新編第5 軍在公屯被殲,軍長被俘,陳誠非但不承擔責任,
反而將責任推到下級軍官身上,要懲辦第9 兵團司令官廖耀湘和新編第6 軍軍長李
濤。與此同時,國民黨內部東北朝野,大肆攻潔,“殺陳誠以謝國人”之聲不絕於
耳。
陳誠深知自己抵擋不住東北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以治病為由請求蔣介石將
他調回南京。蔣介石看到陳誠繼續留在東北,只能使局勢更糟。這樣,更換東北戰
場主帥就成為當務之急了。
蔣介石反覆考慮,決定將範漢傑及其兵團所屬整編第54師由山東調往錦州,並
設東北“剿匪總司令部”。蔣介石回南京後,於1 月12日致電廖耀湘,“惟望吾弟
益加振奮自勉,為各軍之模範,須知東北國軍乃以弟部為骨幹”,故應“有難先當,
有急必援,先人後己。”同時,致電第207 師師長羅友倫:“此次在沈相晤,以時
間匆促,仍未能面詢詳情”,“尚望益自奮勉,雪恥滅匪,依照昨日會中指示,努
力發揚革命精神,時時以徹底執行命令,誓死達成任務”。蔣介石在一週反省錄中
寫道:“東北新立屯與溝幫子各要點相繼失陷,共匪緊逼錦州,瀋陽形勢更形孤立,
國軍若不積極出擊,作破釜沉舟之決心,則瀋陽20萬之官兵皆成甕中之鱉;故發致
各軍、師長手書,望其團結一致,同仇敵愾,以九死一生之志衝出一條血路。”
1 月17日,國民政府明令設定“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特派衛立煌為東北行轅
副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執掌東北軍務,東北行轅主任名義上仍由陳誠兼任,
以照顧陳的面子。2 月1 日,“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在瀋陽正式成立。鄭洞國、範
漢傑、梁華盛、陳鐵、孫渡相繼任副總司令,趙家驥任參謀長,彭傑如任副參謀長。
5 日,陳誠調回南京。5 月13日,國民政府明令免去陳誠參謀總長兼東北行轅主任
等各職。
蔣介石決定派衛立煌去東北,是因為衛立煌論資歷和聲望,能夠獨擋一面;論
人事關係,像杜聿明、鄭洞國、範漢傑、廖耀湘這些人或是遠征軍時衛立煌統率過
的,或是過去衛的老部下,更重要的是衛立煌在美國軍界獲得好評,又剛從美國考
察歸來。派衛立煌去東北,再合適不過了。
當時一般高階將領誠惶誠恐,談虎色變,對去東北人人視為畏途。衛立煌明知
去東北是跳火坑,但又感於蔣介石的知遇之恩和蔣答應調兵增援東北,而且表示
“萬一戰局失利,責任也不能由你來負”,乃同意“先去看看再說吧!”
衛立煌上任後,一面加緊整肅軍政,嚴令永吉、長春、四平之敵死守堅城,督
促瀋陽外圍之撫順。本溪、鐵嶺、新民。遼陽等據點守軍加強防務。一面又對恢復
國民黨軍在東北的主動權信心不足,準備不得已時放棄永吉、長春,收縮兵力確保
瀋陽。
在此形勢下,東野決心繼續實施冬季攻勢作戰方針,開始第二階段作戰。除以
一部包圍法庫、阜新外,進兵遼南,奪取遼陽、鞍山、營口,主力進至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