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指導下,國民黨第2 綏靖區司令王耀武在濟南地區精心佈防。王耀武針對濟南北靠黃河,東有茂嶺山、硯池山,西面地形開闊的特點,確定了縮小防禦圈,重點設防,控制強大預備隊,適時進行反擊的作戰計劃。
65.最後敲定。攻濟打援
大戰前的華東戰區,處在一種寂靜中。烏雲密佈,細雨瀝瀝。
國共兩軍的百萬官兵,都在疲憊中休整。
8 月中旬,華野和山東兵團休整完畢。攻濟作戰進入最後的準備階段。
濟南戰役的奧秘不在於如何指揮所部30萬人馬;而在於如何調動國民黨軍的70萬大軍。
粟裕召集華野負責人研究部署濟南戰役。
在陳士梁參謀長介紹了當面國民黨軍的佈陣態勢後,粟裕闡明瞭野司的決心:“我華東野戰軍指揮部為執行中央軍委電令精神,組織濟南戰役,準備在夏季後集中包括許譚兵團、韋吉兵團在內的三十多萬人,或先攻佔濟南,或先轉到外線進行大規模殲滅戰。針對當前的敵情,我們擬向中央軍委提出以下三個作戰方案。
其中,第一方案:集中全力轉到豫皖蘇及淮北路東地區作戰,截斷徐蚌鐵路,孤立徐州,將重點放在打援上,求得於運動中首先殲滅5 軍,繼而擴大戰果,殲擊其他兵團。第2 方案:集中主力首先攻佔濟南,對可能北援之敵,僅以必要兵團阻擊之。第3 方案:攻佔濟南與打援同時進行。第一步以11縱隊重點打援,兩個縱隊攻濟;第二步主力轉到攻濟,以一部阻擊。“
粟裕在介紹第三個方案時說,“進攻濟南與打援同時進行,但應有重點地配備與使用兵力。這個戰役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兩個縱隊搶佔濟南機場而鞏固之,並在濟南敵人奪機場中,儘量殲滅其反擊力量,以削弱其守備兵力。同時以11個縱隊打援,則兵力足夠殲滅援敵一路或兩路。敵增援的可能性很大,我們要首先殲滅他的5 軍。只要援敵被殲,則攻濟南有保障。第二階段則於殲滅援敵之主要一路後,以一部擔任阻進,而將主力轉到攻濟南。此時,守敵和援敵在遭到慘敗後,均易被我殲滅,攻濟南也就更有保證。這一作戰方案的好處是:將第一第二兩案配合起來執行,使攻堅與打援有重點地進行,以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同時,我們在預定戰場上吸引敵人來援,可取有利地形,達到運動殲敵的目的。另外,我軍在有後方作戰的情況下,補給容易,戰鬥力必將大增。”
粟裕喝了口清茶,又說:“我以為,這第三方案最好。請大家發表見解和意見。”
大家異口同聲地贊同第三方案。
接著。粟裕就執行第三方案打援戰場的選擇問題講了具體意見。
8 月ID日,華野指揮部將此作戰方案以電報的形式上報了中央軍委及華東局、中原局並致山東、蘇北兵團。
針對蔣介石和濟南國民黨軍的部署狀況,毛澤東認為,攻打濟南將是一次嚴重的作戰。8 月12日,他為中央軍委起草了給粟裕、唐亮、張震並告許世友、王建安、譚震林,華東局,中原局的電報,從對豫東戰役的分析中,作出判斷:你們如果真打濟南,徐州的3 個團兵一定會北上增援;但在剛發生“區兵團被殲、邱黃兩兵團受重創”的情況下,很可能採取“謹慎集結、緩緩推進”的方法。毛澤東預計,這次戰役的結果有三種可能:第一種,“打一個極大的殲滅戰”,也就是既攻克濟南,又殲滅大部分援敵;第二種,“打一個大的但不是極大的殲滅戰”,就是既攻克濟南,又殲滅援敵的一部分但不是大部分;第三種,“濟南即未攻克,援敵亦不好打,形成僵局,只好另尋戰機。”“我們目前傾向於攻城打援分工協作,以達既攻克濟南,又殲滅一部援敵之目的。”
對於華野的作戰方案,毛澤東指出:“你們第三方案之目的是為了爭取第一種結果。其弱點是隻以兩縱佔領機場,對於濟南既不真打,而集中11個縱隊打援,則援敵勢必謹慎集結緩緩推進,並不真援。”他認為,“在一個條件即是在使用許、譚全力而不要其餘各縱參加,或者即使參加也只是個別的師,至多不超過一個縱隊的條件下,我們目前傾向於攻城打援分工協作,以達既克濟南,又殲滅一部援敵之目的,即採取你們第二方案,爭取上述第二項結果。”“你們集中六至七個縱隊不但能阻援敵於適當地區,而且能殲滅其一部分,至少能保障攻克濟南。這就是我們所想的攻城打援分工協作計劃。”
根據毛澤東的決策和“攻濟打援”的計劃,粟裕決定以44%的兵力,即許世友、譚震林的山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