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1/4 頁)
劉坤一回頭望了望四周,不遠處有一個小山包,山包上光禿禿的,滿是積雪。
“宋提督,咱們到那邊走走。”劉坤一緩緩說道。
“這個”宋慶看了看山包,一陣風起,山包上的積雪被風鼓盪起來,四處飛揚:“那裡風雪太大,劉中堂年邁”
“我年邁嗎?”劉坤一沉聲說道。
宋慶慌忙說道:“那就過去走走。劉中堂請!”
“宋提督請。”
劉坤一邁開大步,向山包走去,一個小個子軍官跟在他的身後。
宋慶慌忙快走幾步,跟了上去,他的衛兵急急跟上,卻被宋慶擺手阻止了。
劉坤一和宋慶走出一里地,上了山包,極目四望,眾將和劉坤一的隨從們站在轅門下,眼巴巴望著他們。
只有那個小個子軍官跟在劉坤一身後四五米,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
北風肆虐,劉坤一的身軀卻如鐵塔一般,紋絲不動。
宋慶暗暗驚歎,這個行伍出身的兩江總督,果然名不虛傳。
“宋大人,你認為,海城守得住嗎?”劉坤一問道。
宋慶看了一眼劉坤一身後的軍官,沉吟不語。
“宋提督但說無妨。”劉坤一說道。
宋慶輕嘆一聲:“士氣全無,海城恐難據守!”
劉坤一點點頭:“宋提督快人快語。那麼,你為什麼還要守海城?”
宋慶仰天長嘆:“卑職奉命奪回金州旅順,如今不僅沒有奪回失地,反倒要丟掉海城,我宋慶還有什麼臉面去見皇上和太后!”
劉坤一點點頭:“宋提督,咱們彼此彼此!”
兩人沉默無語。兩人達成了默契——遼東守不住了!
良久,宋慶說道:“劉中堂,遼東戰敗,我宋慶罪無可恕,自當伏罪,並無怨言。只是,大清國一旦失去遼東,又該如何?太后和皇上,應該早作準備了。”
“如何準備?”
宋慶一咬牙,說道:“請劉中堂恕卑職直言,或許,應該考慮遷都!”
“遷都?能遷到哪裡?”劉坤一苦笑:“南京?前明不是遷都南京嗎,結果又是如何呢?”
南明小朝廷在南京不過支撐了一年,那還是因為有江南士人的支援下。滿清政權如果遷都南京,江南士人是絕對不會擁戴這個朝廷的!滿清朝廷很可能比南明垮得更加迅速、更加徹底!兩人對此都是心知肚明。
宋慶低頭不語。
劉坤一突然說道:“宋提督,朝廷絕不會遷都!”
“遼東怎麼辦?”宋慶問道。
劉坤一低聲說道:“總理衙門大臣張萌桓、湖南巡撫邵友濂已經奉太后之命前往rì本。”
“幹什麼?”
“和談!”
宋慶苦笑:“rì本人兵臨城下,遼東、山東唾手可得,他們怎麼會同意和談?”
劉坤一沉聲說道:“太后的意思,是割讓遼東和山東給rì本。這本來就是rì本人的囊中之物。”
宋慶吃了一驚,隨即一聲長嘆:“也許,這是唯一的辦法了。”
第248章 監軍
太后老佛爺終於出手了!對於一個風雨飄搖中的滿清政權而言,這是最好的選擇——rì本人一旦佔據了遼東和山東,他們是不會試圖顛覆大清國朝廷的,因為,這個朝廷的存在,對他們有利!
維持太后的權威、維持滿清政權的存在,這是太后老佛爺的核心!割讓土地能換取政權的存在,這筆交易可以做!不僅可以做,而且是最佳選擇!
宋慶嘆道:“如果是這樣,卑職呆在海城,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劉坤一點點頭,緩緩說道:“太后的意思,請宋提督率軍據守九連城。”
“九連城?”宋慶吃了一驚:“劉中堂,九連城在鴨綠江邊,對面是朝鮮的義州,那裡有周憲章所部章軍,據守以平壤為核心的朝鮮北部,rì軍不可能從那個方向進攻,除非,他們先攻取平壤。”
劉坤一回頭看了看身後的那個小個子軍官,說道:“章軍與俄國人有勾結!宋提督,不能不防啊!”
宋慶這才恍然大悟,太后已經決心與rì本人議和,甚至不惜割讓遼東和山東。一旦議和成功,大清國的主要敵人就不是rì本人,而是俄國人!
太后要騰出手來,對付北邊的俄國人!
宋慶搖頭說道:“劉中堂,卑職沒有聽說周憲章與俄國人有勾結,這恐怕是空穴來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