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第3/4 頁)
?”邊令誠略略有些詫異。
歷史上攻打朅師國是高仙芝聲望達到頂點的一次戰役,和天寶六年的小勃津之戰比起來,這次戰役無論難度還是風險都差得很遠,吐蕃軍被阻於小勃津,而阿拔都軍正在攻打耶路撒冷,大食無暇東顧,事實上,這就是大唐帝國出兵去教訓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所以這一戰高仙芝根本沒必要親自出馬,派一個大將便足夠,但他還是親自出戰,其目的就是想在李隆基面前撈取軍功,這是他地一貫作風。
對於李清卻不一樣,他若能得到這一仗,並且打得漂亮,將極大地樹立起他在安西軍中的威望,就如同他現在在豆盧軍中的威望一樣,但李清不知道邊令誠和高仙芝之間的內幕交易,所以在言詞中他反反覆覆要給邊令誠造成一個錯覺,那就是他來安西只是想鍍層金,然後回去升尚書。
這種錯覺也同樣要給高仙芝,只有這樣,他對自己的防備之心才會降到最低。
“當年我也曾率豆盧軍和吐蕃人打過幾仗,自信還能帶兵,我就怕高大帥多慮,所以才請邊將軍幫忙。”
既然李清已經明確將此事定性為請自己幫忙,那這個忙自然是要幫了,邊令城笑著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過幾天我回龜茲時,自會替你和高仙芝談一談,我想他應該會給我一個面子。”
這時隊伍已經集合完畢,只等李清一聲令下便可開拔,李清雙手一撐,從地上站起,對親兵道:“傳我的命令,立刻出發,天黑前一定要趕到疏勒!”
‘嗚~~!,低沉地號角聲吹響,一行騎兵再次踏上征程,向疏勒鎮進發而去。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國的決策
盛夏已經地降臨了,七月初的長安如流火炙地,窒息得人都要喘不過氣來,朱雀大街上往來的人並不多,只有須養家餬口的人才會在如此炎熱的季節裡出門,青石路滾燙得幾乎要將人的腳熔化,只有一些馬車飛馳而過,行人都沿著高大濃綠的大樹下行走,形成了兩條如覓食螞蟻般的人流。
在崇業坊大門的對面,一個肩膀異常寬厚的西域胡人坐在一棵大樹下,他並不懼怕炎熱,但臉上的焦急之色卻似乎比這七月的驕陽還要熾熱幾分,他便是吐火羅的使者沙密塔爾,他來長安已經一個多月,起初他尋了鴻臚寺,並遞交了照會,鴻臚寺卿只告訴他,等皇上召見,可這一個多月過去了,皇上的影子都沒看見,他又想起了當時李清給自己帖子,可以尋相國幫忙,可李林甫又去了洛陽公幹,無奈之下只得等候,每日無所事事,在長安城裡閒逛,昨晚他聽說李林甫回來了,便一早趕到崇業坊的大門前攔截相國。
忽然,坊門前的行人紛紛向兩邊避讓,一輛馬車在百名侍衛的環護下使出了大門,沙密塔爾立刻站了起來,他看見馬車上的旗幟寫有‘相國,二字。
“李相國來了!”他掏出李清的名刺,飛快地迎著馬車奔去。
李林甫一個月前去東都視察政務,確實是昨夜方回,自從李清離京後,他主動上書李隆基奏請楊國忠接替李清之職為太府寺卿,這是個勞碌的職位。不到半月,他又以楊國忠諸事難以分身為由,建議楊國忠不再兼任京兆尹一職,這一進一退,火候捏拿得異常巧妙,讓人無懈可擊,李隆基便同意了他之請,免去楊國忠京兆尹之職。
事情不大,卻是一個風向標,那些原以為李林甫必倒的相國黨人紛紛回頭。在長安演繹了一出又一出地鬧劇。
忽然馬車緩了下來,前方的一陣喧鬧打斷了李林甫的思路。他臉一沉道:“什麼事如此喧鬧?”
侍衛長拿了一張名刺遞了進來,“有一個胡人。自稱是吐火羅的使者,拿一張原來戶部李侍郎的名刺求見相國。”
“李清?”李林甫一陣疑惑,他知道李清的名刺素不輕易給人,這個胡人拿來,其中必有緣故,他沉吟一下便道:“帶他過來!”
片刻,沙密塔爾被侍衛們帶了過來。李林甫拉開車簾,瞥了他一眼,指著名刺冷冷道:“本相問你,這名刺你從哪裡得來?”
沙密塔爾不敢抬頭,躬身答道:“我奉葉護之命出使大唐,在沙州被吐蕃人伏擊。多虧李侍郎相救”
他便將朅師國王依附吐蕃,欲助其重取小勃津,他受葉護派遣進京尋求援助。在沙州被李清所救,以上諸事詳詳細細地講了一遍,最後忿忿道:“我跋涉萬里,一心為大唐國之利益而來,卻告之無門,這一呆就是一個多月,實在讓人心冷,若不是今日有幸見到相國,也不知何日才能完成我王的囑託。”
他牢騷之言李林甫卻沒有聽見去,小勃津是吐蕃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