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2/4 頁)
李林甫醒悟,高力士這是在暗示他不要壞了皇上過年的心情,他摸了摸碩大的鼻子,立刻笑道:“這只是一方面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卻是近來長安粥棚太多,各皇子都忙著做善事,將長安的糧食都收羅一空,糧價自然要漲。”
兩個人避重就輕的回答讓李隆基暗暗嘆息,從開元后期他便發現並田的苗頭,可那時國力昌盛,他不想大動干戈,而到今天問題嚴重了,他卻又失去了銳意改革的地問題便是風頭浪尖,歷代統治者都無力解決,就彷彿是一顆毒瘤,只能任它腐敗潰爛,到後期失地農民揭竿而起,打留下一個好的開端,所以歷朝歷代開始時大都政治清明,原因便是人口銳減,土地還不成為問題。
中唐盛極而衰,其根源就是越來越緊的土地危機之弦終於繃斷,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問題,如財政破產、兵制崩潰,使中央無力控制地方,終於釀成安史之亂。
作為最高統治者,李隆基也無力改變這種王朝的宿命,便將注意力漸漸放到了聲色犬馬之中,去麻痺自己,忘記一切煩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就是因為能做到之人太少太少。
此刻,李隆基再也沒有什麼心情關心民生,他收了玩笑之心,將話題轉到正事上來,對李林甫淡淡道:“後日朕要去溫泉宮,朝中之事就麻煩相國多多操心了。”
李林甫臉色肅然,站起來躬身答道:“臣謹遵聖意!”
“朕有些乏了,今天就到此吧!”李隆基起身要走,李林甫卻想起一事,急道:“陛下,臣還有一事啟奏。”
李隆基停住腳步,斜睨他一眼,卻不坐下,只負手背對著他道:“什麼事?”
“今年年初,戶部左侍郎郭虛己為益州刺史後,該職務便一直空缺至今,御史中丞楊國忠精通度支,臣推薦他兼任此職,望皇上批准。”
戶部一直為太子李亨的傳統勢力範圍,戶部尚書張筠也是太子的支持者,但大唐尚書只掛虛名而並不務實,所以各部的實權實際掌握在侍郎之手,侍郎一般設二
房琯為李適之所薦,自然支援太子李亨,年初,郭虛時,李林甫的本意是讓王:{:少尹,不宜然想廢太子,正是良機,而楊國忠聖眷正濃,李隆基也公開表過態,楊國忠是個好的度支郎,所以李林甫不會被拒絕。
不料,李隆基卻冷冷一笑道:“楊國忠升職已經太快,且無功無勞,若再升他,恐怕天下都罵朕濫用國戚,讓他安心幾年再說,再者,此職位朕已經有人選,過了年後便會正式公佈。”
李林甫暗暗吃了一驚,又追問道:“臣斗膽問陛下,不知陛下準備任命誰來任此職?臣可以先交與吏部備案。”
他是右相國,按大唐例制,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職事官應由他來提議,交李隆基批准,就算是走走過場,也要按此程式來辦。
李隆基摸了摸下巴,微微笑道:“現在不好說,不過此人年紀尚輕,為我大唐的後起之秀。相國和他應該是老熟人了。”
說罷,李隆基頭一仰,呵呵笑了兩聲,便在百名太監、宮娥以及侍衛的簇擁下,向後宮而去。
“皇上究竟想用誰來打破太子黨對戶部的控制?”
李林甫凝神細想,‘年紀尚輕?後起之秀?’忽然,他的眼睛慢慢放出光來,他已經猜到是誰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每年的新年都大同小異,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開始撣塵,掛上秦叔寶、尉遲恭的畫像以驅妖邪,出門七事,衣食為先,再窮的人家也會在新年之時殺雞宰豬,大吃一頓,其次再給孩子們扯一身新衣,費不了多少布,但圖個吉利。
到了三十晚上,家家戶戶用長竹竿在火中燒烤,讓竹子炸裂發出巨響來驅邪,名曰‘爆竹’,
到了初一,便是祭祖和上香之日,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百姓,給祖宗磕幾個頭,但目的還是要挖挖祖宗的遺產,讓他們將陰間的福分一點給陽間的子孫。
初二起,便是拜年開始,後輩給長輩、下屬給上司,尤其想在新一年升官發財的,新年更是機會,名刺要遞,但禮絕不能少。
天寶五年的長安新年卻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那便是朱雀大街上連綿數里的施粥棚,這就是各皇子為博賢名而設的仁義粥棚,起初是遍佈長安各坊,但到初二這一天,粥棚全部都集中到了朱雀大街上,原因很簡單,今天一早,大唐天子李隆基攜貴妃要經過此到驪山華清宮去。
為了給父皇留下個深刻的印象,各皇子八仙過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