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明白,與胡、馬的首次正面較量已迫在眉睫。因此,他們急切地想了解中央軍委的作戰意圖和野司的具體部署。
彭德懷站在掛滿軍事地圖的會場正前方,目光炯炯,表情凝重。他時而指點地圖,時而藉助手勢,用他那渾厚的嗓音介紹著全國戰場的形勢和西北戰場的情況。
“大家都清楚,目前全國各個戰場上的形勢是大好的。但是,由於蔣介石把最後的希望寄託在盤踞西北的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和準備退縮西南的白崇禧身上,這樣,國民黨在西北西南的正規部隊仍有80來萬,這個數目不小啊!因此,我們還得從精神上做好準備,再打它幾個大仗,硬仗!”
接著,彭德懷分析了西北一胡二馬的歷史和現狀,指出:敵人垂死掙扎,氣焰囂張,既反動,又頑固。我軍如不尋找戰機,發動幾個大的戰役,給敵以殲滅性的打擊,他們是不會認輸的。
彭德懷環視會場一週,提高了嗓門說道:“華北兩個兵團來到西北以後,第一野戰軍的兵力增加到12個軍35個師,共34萬人,與胡。馬敵軍的總兵力相比,數量大體相等。然而,我軍可以集中使用,敵軍卻分散在西北各地。集中於我軍對面的敵軍主力,只有胡宗南7 萬餘人和青、寧二馬8 萬餘人,合計15萬餘人。因此,西北戰場決戰的條件已經成熟。”
這時,會場上的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一直凝神靜聽彭總講話的各將領或相對點頭,或低聲交談,紛紛表示贊同彭總的分析和結論。
彭德懷停頓了一會兒,繼續分析道:“鑑於我軍在西北戰場只佔相對優勢,要想把胡、馬主力一舉消滅於一役是困難的,而必須把它們分割開來,區別先後,集中力量,各個殲滅。”
隨後,彭德懷將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作戰意圖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鉗胡打馬,先馬後胡的有利條件是:青。寧二馬主力遠離自己的老窩,人地生疏,供應線長;而我軍則背靠物產豐富、人口稠密的關中平原,距離老解放區也很近,在人力物力的支援上都比較方便,把青寧二馬主力殲滅於陝西,在戰場條件上,遠比讓他們逃回老巢再打為有利。”
“然而,”彭德懷稍停了一下,接著說:“先馬後胡也有不利的一面,這就是打馬比打胡費力,必須從精神上、物質上和作戰方法上做好充分準備。而我軍第18。19兵團經過千里行軍,已相當疲勞,需要一定時間恢復體力;尤其是第19兵團剛剛到達,準備時間過於倉促。而且,青、寧二馬兵力分散,正面太寬,我軍難以包圍聚殲。”
說到這裡,彭德懷話鋒一轉,“若鉗馬打胡,先胡後馬,則較為有利。胡宗南主力集中於扶眉地區,縱深力量薄弱,秦嶺少數兵力只能起鉗制作用,與青、寧二馬雖可南北策應,但中間空隙很大,我軍可以從容向胡側後迂迴包圍。同時要看到,二馬在咸陽受挫,我圍殲胡部,二馬不會輕易出援。另外,胡部三個軍在渭河北,兩個軍在渭河南,渭河沿岸沒有大軍渡河裝置,我軍發起攻擊的時候,南北敵人無法相互支援。這,就是我軍聚殲該敵的良好戰機!”
彭德懷右手握拳,用力一揮,恰似一下子抓住戰機。
“同志們!我們的作戰方針是鉗馬打胡,先胡後馬!命令第19兵團鉗制青。寧二馬,第1 、第2 、第18兵團全線出擊,聚殲胡宗南主力於扶眉地區!”
彭德懷再三強調,扶眉戰役意義重大,一定要打勝。會後,他將一份電報遞給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和政委李志民。這是毛澤東於6 月26日發來的指示:“楊兵團應立即向西進,迫近二馬築工,擔負鉗制兩馬任務,並嚴防兩馬回擊。此點應嚴格告訴楊得志,千萬不可輕視兩馬,否則必致吃虧。楊得志等對兩馬是沒有經驗的。”
7 月10日,扶眉戰役打響。一野將士在彭德懷的直接指揮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胡宗南部發動全線攻擊。
鉗制部隊首先行動,以迷惑敵人,掩護主力運動。楊得志第19兵團進至馬家軍對面之乾縣、禮泉以北一帶高地,構築工事,揚言進攻,使二馬不敢輕舉妄動,以保證主攻部隊右翼之安全;衛戍西安的第61軍於10日晚向西安南子午鎮發起攻擊,斃傷俘敵千餘,守敵南逃,保證了主攻部隊左側之安全。
7 月11日拂曉,野戰軍主力開始進攻。
隱蔽在禮泉城西和城南待命的第2 兵團,沿渭河北岸急行軍西進渡過漆水河,從胡、馬兩軍防線之間楔人,迂迴到胡部第18兵團側後。
擔任穿插作戰任務的第4 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