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1/4 頁)
天或蒙古屯)。(見‘圖三’上部)
正當華北的曹吳對奉張在長城各口打得炮聲隆隆之時,華南的粵系(剛打平兩廣的國民黨)陣營之內也出了事,孫中山和陳炯明拔刀相見。孫陳失和始於一九二二(民國十一年)四月。粵軍因此放棄了廣西地盤(新桂系李宗仁因此乘勢而起),孫陳同時回據廣州,到六月十六日便發生粵軍炮打孫中山總統府的事變了。
在粵軍槍炮聲中,中山易服出走,幾遭不測,而孫夫人宋慶齡受驚過劇,竟至當街小產(見何香凝回憶錄)。這次廣州事變的過程,不前不後,正與華北的第一次直奉戰爭同時發生,又是一記同時平行發展的‘區域內戰’。(見同上‘圖三’)可是勝敗原是兵家常事。這平行發展的兩記內戰中的勝利者,兩年之後,又都變成了輸家。原來陳炯明既趕走孫公便獨霸了廣州,而廣州卻是當年華南(今日仍是如此)最‘肥’的城市,為南中國大小軍閥所垂涎。中山既失廣州,國民黨的主流派乃號召散居鄰省並與國民黨略有淵源的遊離小軍閥,入粵勤王。果然各路英雄聞風而起,一致衝向廣州,如水之就下。陳炯明孤軍不敵,終於一九三一年底敗退東江。一九二三年二月,孫中山又重返廣州執政,改原‘總統府’為‘大元帥府’,自任大元帥。奪回廣州地盤之後,中山原是當年華南‘統派’(且用個今日臺灣流行的名辭)的領柚,不甘心雌伏於廣東一省,乃信使四出,既要聯絡逐漸得勢的奉張父子,也要爭取皖系的殘餘勢力,一致打倒賄選當政,盤據北京的直系曹吳。所以孫中山先生在晚年率領一些大小軍閥,不斷的搞其‘北伐’,和奉張父子率其奉軍精銳,累次‘入關’南下,二者並無太大的區別。事實上他們都是當年軍閥混戰中的主要成員。(見圖三)
再者,孫陳之爭最後中山轉敗為勝,捲土重來,其情況與張氏父子在‘直奉戰爭’中,轉敗為勝,捲土重來,也是平行發展,一模一樣的。原來盤據北京的直係軍閥(曹、吳),在打敗奉系之後,因勝而驕,終於演出一幕‘曹錕賄選’當總統的醜劇(一九二三)給奉系以捲土重來的機會。在全國各界一致支援之下,奉系的張氏父子於一九二四年九月再度率大兵入關。直系曹吳全師迎擊,這便是史書上的‘第二次直奉戰爭’了。(見‘圖三’上部)
奉軍此戰不但秣馬厲兵、志在必得,戰前並以重金賄賂直軍前敵將領,那位有名的‘倒戈將軍’馮玉祥。因此在兩軍激戰正烈之時,馮氏忽然於長城前線‘倒戈’,並於十月二十三日回師佔領了北京,幽禁了曹錕總統。前線各路直軍因之一敗塗地。吳佩孚僅以身免,自海上逃往華南。(見同上)自此華北和東北連成一氣;長城內外九省三市(按:‘長城內外九省三市’分別為遼吉黑熱察綏直魯豫九省及北京天津瀋陽三市),就逐漸變成奉系軍閥主宰的天下了。
民初的軍閥混戰發展至此,首先由合而分;接著再由分而合,便逐漸走向傳統的套路,終至楚河漢界,劉項相爭(或後來的蔣毛對立)的局面。但是在兩強對峙、你死我活之前,雙方還得清理戰場,整合內部,才能短兵相接,一決雌雄。為此奉張不惜恩威兼施,以達其整合華北之目的。一面以高位重金招降舊皖直兩系之殘餘,以為己用。另一面則以武力驅逐依賴蘇俄,日漸赤化之馮玉祥。
奉張的另一著棋便是向廣州的中山先生示好,也邀請中山北上共商國是。以奉系九省三市的地盤與實力,中國如能和平統一,則天下誰屬就不難想像了。
可是以電腦細查凡四千萬字的‘二十五史’,我們也找不出中國歷史上有‘和平統一’的先例。試問我國曆史上哪一個朝代不是槍桿打下來的呢?劉邦叫做‘馬上得之’;毛澤東叫做‘槍桿子出政權’。
孫中山先生原來也不相信‘和平’可以‘統一’。所以他晚年一直在搞他底毫無希望的‘北伐’;與陳炯明弄翻了,他由於中山堅持‘北伐’,併力主參加軍閥混戰而起。他的‘遺教’上也分明指出統一中國必須透過一段‘軍政時期’。
不幸,此時蝸居廣州的孫大元帥卻英雄無用武之地。他的大元帥府設在廣州計程車敏土廠;可是他大元帥的命令卻不出廠門。那時幫他趕走陳炯明的原是外省‘來粵就食’的流亡小軍閥,如來自雲南的楊希閔、範石生;來自廣西的劉震寰、沈鴻英;乃至中山的老同志在母省湖南政爭失敗的譚延輳А⒊糖焙退�塹南婢��踔林猩降睦習嗟住⒔�槭�睦仙纖駒輛�芩玖鈽沓韁塹鵲齲�際且慌�徽鄄豢鄣木刪�АK�搶叢輛褪橙琶袷欽媯�鄧鋦錈�羌佟K�薔偷卣魎罷骶瑁��貪�陌�劍�蠓⒑岵疲�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