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頁)
:“還說什麼弔民伐罪,解民水火,那不是強盜土匪所為是什麼?還有這些貪官汙吏,先帝好言相勸,要他們捐餉,一個個一毛不拔。現在好了,痛快了吧~~”
殷洪盛又接下吳孟明的話匣子,說道:“俘虜還招供,在去山海關之前,李自成早己作準備,於四月十一日拘銀鐵諸匠數千集於宮中,將所掠金銀諸器熔之成錠,千兩一錠,得數萬錠;十六日令親信羅戴恩驅馬騾三幹、駱駝千匹載金銀輜重歸陝。李自成如此,士卒亦身各懷重資,“腰纏多者千餘,少者亦不下三、四百金,人人有富足還鄉之心”
“哈哈哈~~”吳三桂大笑不已,“我說怎麼賊兵打起仗來都畏首畏尾,原來是怕有錢沒命花~”
方孔炤望向宋友亮,說道:“安國公,你打算怎麼使用這筆錢?”
宋友亮趕緊起身,對方孔炤行禮,說道:“恩師叫我友亮就可以了!”
方孔炤擺了擺手,笑道:“脫了官服我們是師徒,穿著官服就是上下級關係。禮數不能壞~”
宋友亮這才笑道:“別看這錢有七千萬,可一點都經不住花。經過李闖這麼一鬧,西北、河北、中原、兩湖、江西,那是民生凋敝,百業待興。賑災啦,安民啦,購買良種、耕牛什麼的,哪樣不要錢?”
眾人都默默點頭“還有四川的張獻忠沒滅,江南的福王那裡也不是好打發的。再有大軍的軍餉、軍械開銷~~”宋友亮說著說著眉頭就皺了起來,“這還只是眼下的,日後呢?看著吧,沒幾天功夫,這七千萬就要去掉一半!”
眾人又是紛紛表示同意,這時,有人來報,說一個自稱安劍清的人帶著自稱長平公主的女子來求見。
“安劍清?他還沒死?”駱養性詫異道吳孟明也詫異了一下,隨即笑道:“聽說李自成破北京那天,先帝讓他帶著幾位太子南下去了~”
宋友亮說道:“請他進來!”
須臾,一個身材精瘦的大漢與一名只有右臂的年輕女孩走了進來宋友亮雖然沒有見過安劍清,但是卻能一眼認出那少了一條臂膀的女孩正是當年在宮中見過一面的長平公主。
“宋友亮見過公主~”宋友亮起身向長平公主行禮“臣等見過公主!”孫傳庭、方孔炤、吳三桂等人也紛紛向她行禮“已非公主了,各位卿家不必多禮!”長平公主的身形憔悴了許多,但是多了幾分高貴的貴族氣質,少了幾分少女姿態宋友亮於是讓出主座,讓長平公主落座,自己站在下手,安劍清則手按佩劍站在長平身邊長平公主說道:“先帝蒙難,多虧諸位卿家蕩平流寇。”
宋友亮答道:“只是盡了人臣本分。當初本想迎幾位太子登基大寶,但是無奈多方尋找都找不到太子下落。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民不可一日無主,所以才擁立德王繼位,請公主明察。”
長平公主經過一番生死煉獄,心智成熟了許多,哪裡會不知道宋友亮此言,乃是言不由衷的假話?不過,她也無可奈何。長平公主說道:“我查到幾位弟弟都在南京,被福王囚禁。還請安國公早日發兵,救回太子。”
孫傳庭等人望了宋友亮一眼,心想把太子救回來,那現在的鴻德皇帝怎麼辦?坐上了龍椅還肯下來嗎?
果然,宋友亮說道:“臣也打聽清楚了,南京的所謂太子乃是假冒的。”
“什麼?”長平公主好似當頭被潑了一盆冷水宋友亮說道:“不錯,根據錦衣衛彙報,崇禎十七年三月初,前明鴻臚寺少卿高夢玘在從北京南下南京的路上遇到一個少年自稱是東宮太子朱慈烺,高夢玘沒見過太子的面貌,聽此談宮中往事朝廷秘聞,還真是難辨真偽。馬士英協同大學士王鐸、蔡亦琛以及皇親國戚會同九卿科道的官員對少年辨別真偽。南明的大臣中見過太子面容的並不多,只有劉宗政、李景璉兩個翰林遠遠的見過太子,都覺得這個少年比太子朱慈烺要矮一些,哪有年輕人無端變矮的道理?朝臣們疑心頓起,問了一些宮中內情,回答也多有謬誤,但此少年態度傲慢,凡是朝臣認為謬誤之處,都是答以“爾等宵小懂得什麼?”一時還真是很棘手,被激怒的大學士王鐸大聲說了一個“假”字然後拂袖而去,馬士英立刻推波助瀾,諸位大臣一致認同這個南來的“太子”是假冒。一番審訊,這個少年叫王之明,是萬曆朝駙馬王蘂的侄孫,家住保定府高陽縣,聽說太子下落不明,突發奇想假冒太子之名希冀富貴,所謂宮中見聞多半是聽家裡老人和父親在朝為官時的朋友說的,還有一些就是道聽途說。此事在民間搞得沸沸揚揚,弘光帝朱由崧特意把審訊記錄刊刻出來頒行天下,以正視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