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要破榆樹林,最快的辦法就是組織人力,把榆樹林裡的榆樹統統砍掉!”
馮館笑了,“那榆樹林如此廣袤,怎麼砍得完?就算能砍,那得組織多少民夫?”
“民夫可以讓周圍富戶負責組織!”宋友亮答道“他們可都精得跟猴子似的,鬧亂匪時叫得最兇,要他們出錢出力就焉吧了!”馮館不屑道“不要他們出錢,還可以讓他們賺錢。”宋友亮說道:“讓他們組織人手砍樹,看下來的榆木都由官府統一收購。”
“官府收購?府庫空空,軍餉都時常拖欠。再說,那些文官只會推說剿匪是我們這些武夫的職責,哪裡會肯出這筆錢?”馮館搖了搖頭“我們可以低價購進,再高價賣給商人嘛,這一進一出,錢不就來了嗎?”宋友亮說道“還是說說另一個辦法吧!”馮館覺得這辦法不怎麼樣“另一個辦法就慢嘍!”宋友亮說道:“那就是弄來許多梅豆籽,用泥團成糖塊大小的泥蛋蛋,趁黑夜用彈弓把包梅豆的泥蛋射向榆樹林。到了春天,泥蛋風化,梅豆籽生芽、長葉、拖秧,樹林裡開滿了梅豆花。再到了冬天,乾枯的梅豆秧和榆樹林橫纏豎繞,撕扯不清。到時候我們再順風放火,那榆樹林也能破得!”
馮館瞪大了眼睛,“等到冬天?若等到那時候,你我二人恐怕早被那些諫官、御史的口水給淹死了!”馮館把頭搖得跟撥lang鼓似地,“還是速戰速決的好!”但是他又擔憂地說道:“真能找到商人吃下這麼多榆木?萬一壓在手裡怎麼辦?”
宋友亮說道:“馮大人放心,聯絡商人一事,就交給我辦!只是這事雖是你我二人商議下的,可這筆進賬不可能全落入咱們二人的腰包,人人嘴裡有甜頭,那才不會有人說閒話!”
“對對對~~”馮館點頭道:“這事還需巡撫大人先點頭!”
於是二人連夜覲見宋學朱,宋學朱也覺得此事會牽扯到不少方面,不然將來容易留下話柄。於是又連夜召集山東左布政使張秉文、按察副使周之訓、兵備道鄭謙、鹽運使唐世熊、同知陳虞允、通判熊烈獻等人商議。宋友亮又將一急一緩兩個辦法說了一遍,眾人都覺得等到冬天再進攻不靠譜,一致同意採用宋友亮的辦法。
宋學朱對這批還沒到手的進賬就進行了分配:首先,把修補城牆造成府庫的虧空補上;其次,把各級官員的欠奉補上;第三,把各營的欠餉補上;第四,購買一些耕牛農具分發給百姓。
通判熊烈獻低聲嘀咕道:“那還能剩下多少啊!”明朝官員的俸祿很低,在場的官員們雖然都算不得貪官,但是也都指望這筆賬外之財可以改善下自己的生活兵備道鄭謙說了一句:“通判大人,你就別嫌啦,就這還沒把破賊之後給各營兵士的獎賞算進去呢!”
榆園軍首領梁敏剛聽說官兵要砍樹進剿的訊息之後,差點笑岔了氣,榆樹最容易成活,插根枝條在土裡,過上十年就能長成一株大樹。如今橫跨幾個縣,方圓數百里的榆林,要砍到什麼時候?
幾天之後,宋友亮聯絡的古雨山以及江蘇會館的吳智力吳掌櫃、浙江會館的童金英童掌櫃、福建會館的陳志利陳掌櫃、安徽會館的李明勝李掌櫃、西安的季輝季掌櫃等人都來到了濟南府。同時這些人又拉上了不少自己生意上夥伴,這些夥伴又有夥伴,一時間濟南城內商賈雲集,好不熱鬧。
在知府衙門大門口,宋友亮站在高臺上,指著腳下堆積如山的紙條,說道:“這是蓋了官府印章的封條,三十兩銀子一張,你們買下之後,可以貼到榆樹林裡的樹幹上,那棵樹就是你的了。砍回去之後,是當柴燒還是做傢俱賣錢我們就不管了。但是有一點,我醜話說在前面,一旦貼上了這封條,這棵樹在三天之內必須被砍掉,否則這封條就作廢,銀子還不退。聽明白了沒有?”
“聽明白了!!”古雨山第一個大喊道,“但是宋大人,這麼多人買這封條貼在樹上,如何保證我不會誤砍別人的樹,別人不會誤砍我的樹呢?”
“問得好!”宋友亮又說道:“這封條上編著數字,例如你買十張封條,那貼著一號到十號封條的樹木就是你的,十一號之後就是別人的~”
“我買八百張~”
“我買八百張~”
“我買九百張~”
“我買一千張~~”
【79】商業化剿匪3
只一天的功夫,布政司賬面上多了三十萬兩銀子,其中三分之二是現銀。
“我的天吶~~”張秉文為首的山東布政司官員驚呆了,就這麼幾張蓋了章的破紙,二十萬兩銀子就到手了?這宋友亮還真是會點石成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