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頁)
而產生的異端概念。地獄特指囚禁和懲罰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說是陰間的監獄和刑場。
不同的信仰對地獄的理解會有所不同,但一般人類想象中的地獄與人死後的靈魂會到地獄受審、等待輪迴、轉世或受刑罰等事有關,地獄與痛苦的負面情緒有不可分割的聯想,佛教認為地獄道是沒有喜悅意和喜樂的地方,在六道之中最苦的境界;地獄道的是囚犯即“罪鬼”,這與鬼道中的鬼是不同的。
在印度,印度印度教的前身婆羅門教傳說第一個死去的人叫做閻摩,後來演化為印度教的陰間的主宰閻王。其後思想被佛教所吸收,成為二十諸天之一。《玄應音義》中稱閻羅王兄妹,閻摩與閻美,兄管男鬼、妹管女鬼。印度教只認為地獄是靈魂投胎轉世的一個階段。佛教據佛陀所說,地獄為六道之一,輪迴者根據其業力而往生此道。但地獄不是永恆的,地獄中的有情(生命)雖受苦但亦有死亡的時候,到時會再根據其業決定下次往生的界別。
而在佛教裡面,據佛陀所說,地獄為六道之一,輪迴者根據其業力而往生此道。但地獄不是永恆的,地獄中的有情(生命)雖受苦但亦有死亡的時候,到時會再根據其業決定下次往生的界別。
中國自古以來,有關地獄的故事不計其數,最有名的當是《聊齋志異》中的〈續黃粱〉,敘述一位福建省曾孝廉做了一個夢,夢中他成為宰相,卻貪贓弄權,無惡不作,死後下地獄受盡酷刑,文中對地獄的種種情景,有非常精彩的描述。
中國在佛教未傳入前的傳統信仰認為,普通人死後亡魂會歸於泰山之下,泰山神東嶽大帝為冥界主宰。後來認為酆都為冥界入口之一。佛教傳入後認為地獄是六道輪迴中最劣最苦的,民間認識的“重獄”便是“十八層地獄”,事實上地獄只有十殿,每一殿有一閻王掌管,故有“十殿閻王”之稱,十八層地獄即是十殿的第九殿——阿鼻地獄。中國人相信,透過冥幣能夠買通地獄中的小鬼,而免於較重的刑罰,而已故親屬的家人在農曆十月初一或者清明節掃墓期間也會焚燒“紙錢”給“陰間”的親屬。
閻羅王被認為是地獄的主宰,掌管地獄輪迴,大約在南北朝期間由印度傳入中國,由於閻王的信仰與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統相互影響,演變出具有漢化色彩的十殿閻王中國佛教中,有十殿閻羅之說,此說源於唐代,相傳天帝冊封閻羅王,由閻羅王統率地獄和五嶽衛兵,地獄更分為十殿,十殿各有其主和名號,稱地府十王,統稱十殿閻王,十殿閻王各有其主、誕辰和專職,簡述如下:
閻羅王被認為是地獄的主宰,掌管地獄輪迴。大約在南北朝期間由印度傳入中國。由於閻王的信仰與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統相互影響,演變出具有漢化色彩的十殿閻王中國佛教中,有十殿閻羅之說。此說源於唐代,相傳天帝冊封閻羅王,由閻羅王統率地獄和五嶽衛兵。地獄更分為十殿,十殿各有其主和名號,稱地府十王,統稱十殿閻王。十殿閻王各有其主、誕辰和專職,簡述如下:
第一殿:秦廣王蔣(廣明王蔣子文),二月初一日誕辰(一說為二月初二日),專司人間壽夭生死,統管吉凶;
第二殿:楚江王歷,三月初一日誕辰,專司活大地獄,即寒冰地獄;
第三殿:宋帝王餘(宋帝明王),二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黑繩大地獄;
第四殿:五官王呂(官明王),二月十八日誕辰,專司合大地獄,即血池地獄;
第五殿:閻羅王包(閻羅王包拯),正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叫喚大地獄;
第六殿:卞城王畢,三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誕辰,專司熱惱大地獄,即肉醬地獄;
第八殿:都市王黃,四月初一日誕辰,專司大熱惱大地獄,即悶鍋地獄;
第九殿:平等王陸,四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阿鼻大地獄;
第十殿:轉輪王薛,四月十七日誕辰,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區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往投生。
中國傳說中的十八層地獄據東漢安世高所譯的《十八泥犁經》中,地獄分為十八層,合稱為十八層地獄。
十八層地獄的“層”不是指空間的上下,而是在於時間和內容上,尤其在時間之上,十八層地獄是以生前所犯罪行的輕重來決定受罪時間的長短,每一層地獄比之前一層地獄增苦二十倍和增壽一倍,全是刀兵殺傷、大火大熱、大寒大凍、大坑大谷等的刑罰,當到了第十八層地獄時,苦已經無法形容,也無法計算出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