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腦海裡謎一樣拷問著我。只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能有機會解開這類殘疾女孩的乞討之謎。
天橋上還有兩個乞討者,是一對中年盲人夫妻。她們的乞討要安詳、和悅得多。男的倚靠在欄杆上,懷裡抱著一把二胡,拉著一些耳熟能詳的曲子,女的則站在天橋中央,面帶微笑和絃而唱。兩人看不到過來過去的人,自顧自地在那裡一曲接一曲地奏著唱著。來來往往雜亂的腳步中偶爾看到有人俯下身去,在他們面前的瓷碗裡丟入一塊、幾毛的硬幣。
引人注目的“聾啞”婆孫
走下江漢路人行天橋,我們沿中山大道北側的人行道向西而行。在江漢路和中山大道的路口地帶,匯聚了大量的人流車流,這裡算得上是武漢夜晚最熱鬧的地方。江漢路由於管理嚴格不許乞丐進入,也許正因此,各色夜晚出來“做活”的乞丐便盤踞在這個岔口地帶。我們僅在人行道上走了30米的距離,便看到有躺在地上伸著瓷碗要錢的男子,有拄著柺杖向行人點頭哈腰的老人,有纏著行人硬討錢的小孩,還不包括坐在路邊像模像樣給別人指點迷津的算命先生。
一位懷抱小孩的老婆婆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離人行天橋不遠的一處路邊,在一個角落裡,一位形容愁慘、約摸六七十歲的老婆婆靠牆坐在地上,懷裡抱著一個六七歲模樣的小女孩。兩人面前的地上,放著一張寫滿字的發黃的白紙。我湊上去,看清紙上寫的內容:
“獻愛心
我是一個聾啞人,一場火災燒去了我的家,兒子在救火中喪生,家裡只剩下我和小孫女的生活,我不得不靠社會上的好心人來幫助。姐姐哥哥婀(阿)姨們請現(獻)出一點愛心吧,可憐可憐我吧,謝謝您們幫助我。
可憐可憐我吧,謝謝您們幫助我。”(標點為作者所加)
對這種身世悽慘的孤苦老人,我有一種天生的同情感。我蹲下來,從身上掏出一張兩元鈔票,放入她前面的碗中。顯然,很多路人和我的感受是一樣的,不時有人駐足看看那張“乞討書”,然後在碗中放入一塊、幾塊錢的硬幣,默默離開。只十幾分鐘的時間,那碗裡就增加了8元錢的收入。
我試圖和老婆婆進行交流。但不管我問什麼,她只是使勁地搖頭,意思是她聽不見我說的是什麼。我就問她懷中的小女孩:“你能聽懂我講話嗎?”沒指望她能說話的,不想小女孩卻突然蹦出響亮的一聲:“聽得懂。”我一下樂了,就問:“你們是哪裡的人?”小女孩要說話,老婆婆使勁把她往懷裡一攬。小女孩似乎意識到什麼,把頭埋進婆婆的懷裡,不管怎麼問也不吭聲了。
我拉著小曹坐在離婆孫倆不遠的地方。小曹不知道我想做什麼。我說,今晚我們就跟著她們了,看看她們住在哪裡。小曹很聽話地“嗯”了一聲,然後又像一個老江湖般跟我閒聊起這對婆孫。小曹說,這個地段人流量大,人又有錢,像老婆婆和她孫女這樣的乞討者,一個晚上可以討不少錢。我問,能討多少?小曹不假思索地說,二三十塊錢不成問題。我說,那如果討一天的話豈不是可以討五六十塊錢,一個月下來豈不是有一兩千塊錢的收入?小曹說,你不知道吧,這還算少的,比她賺錢的乞丐多的是,有的一個月可以搞兩三千呢。我聽得有些瞠目。小曹又說,像這種討錢多的乞丐,她們晚上不會露宿街頭,一般都租有房子。不信我們可以打賭,等會兒我們跟她們,她們肯定會到租的房子裡去。
小曹的話更激起了我對這對聾啞婆孫的好奇心。
2、天!“聾啞”婆婆開了口!
晚上10點多鐘,街道上的行人漸漸少了。聾啞老婆婆放下懷裡的小孫女,慢騰騰地站起身,收拾好面前那張“乞討書”,背起身旁兩個大袋子,然後牽著孫女的手慢悠悠地上了天橋。我們與這對婆孫保持著近10米的距離尾隨而行。顯然,老婆婆和小孫女並沒有注意到我們。
她們從天橋北側上去,從南側下來,徑直走上中山大道靠南邊的一條人行道。夜晚的華燈下,身背兩個大袋子的老婆婆身形瘦小、步履蹣跚,“收工”後的小姑娘卻顯得生氣活潑,在街道上一路奔走雀躍。孩子的可愛讓我想起她的未來,童年的這種經歷會在她長大以後的生活裡刻下怎樣的烙印?正常家庭裡像這種年齡的孩子,肯定都在學校裡讀書學知識,享受童年的歡樂,前面這個小姑娘,等待她的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這些念頭還在我腦海裡跳躍,突然間小曹把我拉住,指著前面一個公汽站點對我說:“跟不了了!她們要坐車。”
果然,老婆婆拉著小孫女的手,正夾雜在站臺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