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死得其所。
周皇后和天啟帝的張皇后,再加上袁妃,都是自縊而死。
周後臨死前抱怨崇禎二十年不聽她一語,以至於全家落到這種地步,到了那時,崇禎也只能沉默不語了。因為在事急時,南北道路交通還暢通,周後便勸崇禎早日南遷,以做將來之計。但剛一開口,就被滿腦子祖制,認為后妃絕不能幹政的崇禎給堵了回去。
等到一家大小都被一鍋燴的時候,卻是後悔也晚了。
原本的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等皇子先是在宮門前跪迎李自成,亡國後悽慘落魄就不必說了,其中滋味,恐怕只有這些皇子自己知道。但李自成好歹有一點大氣和胸襟,並沒有為難這三個孩子,封太子為宋王,帶在身邊。
回到明朝當太子9第九章獲獎第3頁內容如下:
不過後來李自成敗於建奴之手,太子並永定二王,也是落在了清軍之手。
清朝統治者可沒有絲毫憐憫之心,假稱太子和永定二王全是假的,俱都斬了事。皇五子朱慈煥是最慘的一個,在戰亂中僥倖逃脫,後來民間屢次以朱三太子造反,就是用他的名義。
其實朱慈煥一直隱姓埋名,教書為生,何曾有過造反的念頭?
這麼一直躲到康熙四十七年,朱慈煥已經是七十五歲的老翁,有子女六人並一個孫子,還有一妻一妾,一家老小甚是和樂。
但不幸行蹤暴露,康熙以“雖無造反之實,但未必沒有造反之心”的理由,將朱慈煥凌遲處死,妻妾上吊死,六個子女和一個孫兒,全部被斬。
已經是康熙四十七年了,建奴仍然放不過一個衰頹老朽無用的教書先生,其狹隘刻忌狠毒,簡直不似人類。
就這麼一個皇帝,還有人高唱“再活五百年”的讚歌給他,真不知道從何說起!至於長平公主,亦是在亡國之時,上演了一出世人皆知的悲劇。
當崇禎揮劍砍落她一隻胳膊,慘喝道:“你為什麼生在帝王家!”的時候,不知道這個十五歲的少女,心中與肩頭的創痛,哪一種更痛一些?
不幸生在帝王家啊
第十章 校閱
回到明朝當太子o第十章校閱第1頁內容如下:
崇禎十六年九月二十一。
萬歲山,壽皇殿。
皇太子得了聖命,挑選武教習,並且自練一支內操兵的訊息,很快就在宮中傳遍了。
練兵挑兵的地方就還是在萬歲山下。
大明較後世遠為不同的就是皇城規制極大,西苑南宮南苑加上三海萬歲山紫禁城,走路逛得走好幾天,就是騎馬,一天想走遍了也是絕無可能。
萬歲山也就是百姓嘴裡的煤山,亦是後來的景山。
地勢高,宮觀殿宇不多,地方也空曠,用來當練兵的所在,正是合用的很。
皇帝自己的內操有五六千人,但並不是天天都有操練,而是在各宮中挑選精壯太監,每次操練若干時間,皇帝或是親至,或是派大太監來監視考核,合格了,或是長留內操應差點卯,或是仍然回覆本宮。
崇禎的乾清宮中有二三百宮人,一百多太監,受過內操訓練的,便是有好幾十人!
一國之主,對普通的軍將已經委實信不過,甚至信不過正常的男子,只能在這些沒卵子,沒家,沒前途未來,只能依附於皇室,附翼於皇帝和宮殿之中的沒卵子的閹人來當兵操練,以至陰之身行至陽之事,這是何等荒唐。以太監受閹割後的身子骨,能僥倖活下來還能做些粗使活計已經不易,要真正操練到能臨敵上陣的水平那得是何等逆天之事?
朱慈烺自是一個太監也沒有要,不僅如此,連那些扛旗打幡的守備皇城的親衛禁軍他一個都沒要,此輩世代儀衛,除了擺樣子,論起真實本事,怕是連太監也不如了。
仗著崇禎允准,京營左右副將他是沒敢驚動,不過左右前後四參將,再加上四員遊擊將軍,中軍官十一人,號頭官、備兵坐營官、監槍號頭官、隨徵千總四員,隨營千總二十員並把總以下所有的武官竟是一起出動,帶著戰兵四營,車兵四營,城守兩營的官兵,只要能扛槍走動,每常入營點卯支取俸祿糧餉的,就得拉到朱慈烺跟前,叫他過一過眼!
兩天功夫下來,皇太子就搬了把花梨木的椅子,坐在壽皇殿高高的殿階之上,就這麼冷眼看著一隊又一隊的兵在武官的帶領之下,不停的打自己眼前經過。
這些能拉出來的京營兵,倒是旗幟眾多衣甲鮮亮,手中兵器也是耀眼,敲擊起金鼓來也是肅殺威嚴,象個能出征打仗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