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字(陽文),清晰醒目。其次,用不同簡稱標明文字出處:如以“唐附”表示《新修本草》新增藥,以“今附”表示《開寶本草》新增藥,以“陶隱居”為《本草經集註》註文,以“唐本注”為《新修本草》注。而《開寶本草》編纂者,根據文獻資料所作的註文,則冠以“今按”,根據當時藥物知識作的註文冠以“今注”。這一體例規定,為儲存古本草文獻作出了重大貢獻,其嚴謹求實之風足堪稱道。
二)《嘉祐本草》和《圖經本草》:
時隔八十年之後,隨著藥物學的發展,《開寶本草》已落後於時代,“本草舊本經注中,載注藥物功狀,甚有蔬略不備處。”嘉祐二年(1057)校正醫書局,成立伊始最早承擔的任務就是校修《開寶本草》,主要參與者有太常少卿直集賢院掌禹錫、職方員外郎秘閣校理林億、殿中亟秘閣校理張洞、殿中亟館閣校理蘇頌、醫官秦宗右、朱有章、太子今舍陳檢等。最後由光祿寺丞高保衡負責審校。歷時三年,於嘉祐五年(1060)八月書成,命名為《嘉祐補註神農本草》,簡稱《嘉祐本草》。在該書編纂過程中掌禹錫等又奏請仿唐故事,編纂《圖經本草》得到詔準,二書同時編修而各有分工。《嘉祐本草》在《開寶本草)基礎上拾遺補闕,仿《新修本草圖經》辨別諸藥。為了編繪《圖經本革》宋仁宗敕令全國各郡縣進獻藥物標本,舉凡藥物根、莖、苗、葉、花、實之形色大小,並蟲、鳥、獸、玉石等等堪入藥者,逐件畫圖,且一一註明開花、結實、收採時間,以及功效等等。
至於進口藥物,即詢問市舶藥商,並取藥物各一二兩,或一二枚封角送至京城,以作編繪註解之憑據。這是繼唐代之後又一次全國範圍內所進行的規模浩大的藥物普查。將蒐集到的涉及150多個州郡所產藥物和外來藥物的標本、實物圖形及文字說明,分類甄別編次整理,歷時三年,於嘉祐六年(1061)撰成圖文並茂的《圖經本草》一書。因考慮到“出異手則其體不一”故《圖經本草》實際上是由蘇頌一人執筆完成的。《嘉祐本草》20卷,目錄1卷,收載藥物1082種,其中新補82種,新定17種。在編纂過程中,掌禹錫等參考了大量文獻資科,引文涉及書籍達50餘種,大大超過了《開寶本草》。除繼承《開寶本草》舊有體例外,掌禹錫等把自家從歷代文獻中摘錄補入該書者標為“新補”,把民間採集到的新藥物標為“新定”,由掌禹錫等自家注說的內容則冠之以“臣禹錫等謹按”。《嘉祐本草》新增內容多為《開寶本草》的遺漏部分或歷代本草編修中的某些問題的討論,而缺少藥性理論方面的闡發,這與校正醫書局以校勘補遺為宗旨的原則是一致的。《圖經本草》20卷,共載藥物780,並在635種藥名之下繪製了933幅藥圖,這是我國第一部板刻印刷的藥物圖譜,該書還詳細介紹了藥物的產地、形態、性味、功效等,並記載了大量臨床經驗,其中尤其注重當時異間及民族他幫的用藥經驗。《嘉祐本草》與《圖經本草》二書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把宋代本草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三)《重廣補註神農本草並圖經》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嘉祐本草》之後,宋代藥學史上出現了兩部重要的由民間醫生編撰的綜合性本草,一是陳承的《重廣補註神農本草並圖經》;一是唐慎微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把《嘉祐本草》與《圖經本草》二書原有資料合併,增加自己收集的內容。
四)《大觀本草》與《政和本草》:
《證類本草》問世不久,北宋先後出現了兩個重要版本,一為《大觀本草》,一為《政和本草》,唐慎微書成之後,或因為無資刊行,“其書不傳,世罕百焉。”大觀初年,集賢院學士孫覿見到《證類本草》一書,頗為喜愛,命所屬官員校正,由通仕郎行仁和縣尉管勾學事艾晟作序,然後出資募集刻工鏤板刊行,以求“其利於世也。”因首刊於大觀二年(1108),被後世稱為《經史證類大觀本草》,簡稱《大觀本草》。《大觀本草)中收錄了陳承的《重廣補註神農本草並圖經》有關內容,並冠以“別說”以為標記。《大現本草》問世不久宋徽宗十分讚賞,並敕命醫官曹孝忠領銜校勘,曹孝忠等人刊正。於政和六年(1116)成書,命名為《政和新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簡稱《政和本草》,這以北宋最後一部官修本草著作,它不同於開寶、嘉祐時的官修本草著作以前次官修本為基礎,而是在純由民間醫家個人著作基礎上校訂而成。它雖源於唐慎微個人之作,但經政府校訂頒行,就具有了藥典性質。
五)《紹興本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