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秦王朝已離我們遠去了。那段歷史離我們遠去了。李斯遠去了。然而李斯的榮辱卻留給我們很多值得玩味的東西。李斯是很有才幹、很有才華之人,然而,他的低劣品質卻成為他致命的弱點,他幫助了小人,最後被小人所害。可謂自掘墳墓,咎由自取。
秦代的宮殿
秦代的宮殿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了空前統一的帝國,第一次實現了先秦列國王侯們的理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意氣風發的秦始皇巡狩國土直至最東端的渤海之濱,在這裡修建了秦帝國的東大門——碣石門和一組雄偉的宮殿群,這裡從此成為後世帝王心目中的聖地。
在中國的歷史上,每當國家大一統之後,成為最高統治者的帝王就會認為,國土全是他的,這種思想很突出。我們可以看一看,秦始皇、漢武帝,甚至在三國時期仍然存在這種概念。曹操有雄心壯志想稱帝,也到海邊去看,他不只是遊山玩水,而是帶著一種信念,要追隨秦皇漢武,完成他構想中偉大的事業。
後人為什麼總願意去碣石門?就是因為當時秦始皇把它作為一個國門擺在那裡,作為一個大一統國家的象徵。但是,傳說中的碣石門和碣石宮到底在哪裡?人們一直在找,一直想搞明白曹操到底在哪裡賦的《觀滄海》這首詩,很多人都對這個非常感興趣。
大概是上世紀的80年代初,遼寧省的考古工作者做普查,發現了石碑遺址,這裡屬於錦西市。在海邊有一個村子,在這個地方有一塊大土包,就在海灘邊上。探測之後,發現裡面包含了一個大夯土墩,有四十米見方,經過探測,周圍是一大片遺址,試掘之後,發現了秦瓦,實際上是一個大的脊頭瓦。
因為秦朝的延續時間很短,才十幾年,所以秦瓦當花紋變化不是太大,很難斷代,我們只能籠統地說秦漢遺址。但是我們在遼寧發現的一些遺址,和西安附近出土的瓦當相比較,我們發現兩者非常相似,對照了之後,我們比較傾向於認為這些東西是秦朝時代留下來的。這些東西一出土,我們就推測是秦朝的宮殿了。就這樣,在海邊發現一處秦的宮殿。
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古建築研究的專業人士,在遼寧附近發現秦代宮殿,令楊鴻勳興奮不已,這讓他馬上想到了人們一直在苦苦尋找的碣石門。他決定立刻趕往考古現場,對遺址進行調查。
楊鴻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中國著名古建築研究學者。
楊鴻勳:我第一次去,他們給我介紹情況,說這兒有一個旅遊名勝點,叫做孟姜女的姜女石,傳說孟姜女死了化成石頭了。那麼,旁邊三塊大石頭是什麼?老百姓都說這三塊大石頭是孟姜女帶的三個大包袱,她去找丈夫,她的丈夫被秦始皇抓去修長城。
這個故事非常吸引我的注意,但是並不是因為孟姜女的傳說,而是這個傳說和秦始皇有關係,這個就比較有意思。再一個他們介紹情況之後,說這裡有一個四十米見方的大夯土墩,就是石碑地的遺址主體這部分,對著海里那個礁石就是所謂的姜女墳。
夯土土墩和碣石的相對關係,讓楊鴻勳異常興奮,因為在傳說中的碣石門,本應正對著一座巨大的碣石宮。那麼,兩個遺蹟之間究竟能否找到相應的關係呢?
楊鴻勳:我問他們對得準不準,他們一開始說對準了對準了。後來我不放心,因為這邊還有三塊大石頭,我急於想知道這些石頭和夯土墩之間有沒有軸線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就問了負責測量的同志,他直接用儀器看,他說對得不準。我又問,不準的話靠哪邊呢?他告訴我,中軸線是靠這個姜女墳這塊大石頭的西邊,換句話說就是這個大石頭和三塊大石頭之間。
歷史上的記載在《史記》裡面有,是比較可靠的。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他就覺得舊的宮殿不適應了,太小了,而且他的首都咸陽也在擴大,他要把原來各國有錢的人弄到這兒來,免得各國要復辟造反。
很多有錢人都搬到咸陽來了,於是咸陽人很多,他的宮室人也多了,所以他就要擴大新皇宮,和他統一的大帝國相稱的新皇宮,叫新朝宮。新朝宮的範圍就是《阿房宮賦》寫的“覆壓三百餘里”這麼大的一片。其中一個前殿叫做阿房,前殿就相當於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
一般宮殿的命名,都是用吉祥的話。比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元殿、含元殿,都包含一種國運長久的吉祥意思。但是,阿房是什麼意思呢?阿的古音是一個大疙瘩的意思,大土包,土山岡。房呢?是因為它是一個大夯土臺,築的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