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第2/4 頁)
和《水經注》對它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大多記述都帶有神奇的色彩,如說它是“天帝的下都”,方圓八百里,高七萬尺,又說這裡有西王母的瑤池,到處長著結有珍珠和美玉的仙樹,有的書籍還說它是黃河的發源地,黃河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搖籃,因此崑崙山在古人的心目中一向被視為了不起的大山,起初人們並不知道它的確切位置,後來透過與西域交往,在新疆于田一帶發現了玉石,皇帝根據古代的圖書,錯誤地認為黃河發源於美玉產地崑崙山北麓,於是便把河源所出的山叫做崑崙山。
玉珠峰、玉墟峰均為青海省對外開放的山峰,是朝聖和修煉的聖地,一九九零年推出崑崙山道教尋祖旅遊線,一九九二年以後,來自世界各地登崑崙、尋根問祖、頂禮膜拜的炎黃子孫組成的尋根團多達上百個,有的臺灣同胞連年在崑崙修煉,每年達數月之久,後又帶家人進山朝拜,並投資興建祭壇,十分虔誠。
近年來,地質工作者在崑崙山中發現了面積達一萬平方公里的岩溶地貌,這片岩溶東起莫諾馬哈雪峰,西止阿奇格庫勒湖,長三百五十公里,寬二十到三十公里,岩溶地帶山勢崢嶸,形態多奇,有的石峰像祭天神壇,有的似群象、蒼龍、臥虎,還有的溶溝形如甬道、走廊、長亭,其景色大可與雲南石林、廣西岩溶媲美。
崑崙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崑崙派)道場所在地,是中國第一神山,玉珠峰、玉虛峰均為青海省對外開放的山峰,是朝聖和修煉的聖地,一九九零年推出崑崙山道教尋祖旅遊線路,一九九二年以後,來自世界各地登崑崙、尋根問祖、頂禮膜拜的炎黃子孫組成的尋根團多達上百個,有的臺灣同胞連年在崑崙山修煉,每年達數月之久,後又帶家人進山朝拜,並投資興建祭壇,十分虔誠。
槐江山向西南四百里的地方是崑崙山,是黃帝在下界的都邑,崑崙山由神陸吾主管,他還管理著天上九域,陸吾人面虎身,虎爪,九條尾巴,山中的土螻,喜歡吃人,土螻生有四隻角,安靜時像只大山羊,山中還生長著一種叫做欽原的大鳥,形狀像馬蜂,大小類似鴛鴦,欽原如果螫了其他鳥獸,這些鳥獸就會死掉,如果螫了樹木,這些樹木也會枯死,人遇上它凶多吉少,還有一種鶉鳥,它管理黃帝的各種器具和服飾,山上有一種名叫沙棠的樹,形狀同棠樹相似,黃色花朵,紅色果實,果實的味道像李子,但沒有核,沙棠可以用來防禦水災,如果人們吃了它的果實就不會淹死,山中的薲草形狀像葵,味道像蔥味,吃了它可以解除疲勞,河水發源於此,向南流去,然後再向東流入無達,赤水也發源於此,向東南流去入汜天之水,洋水也發源於崑崙山,向西南流入於醜塗之水,黑水也從崑崙山中流出,向西南流入大杅,這裡生長著很多奇異鳥獸,莊周曾說:“肩吾得之,以處大山。”形體象虎一樣的陸吾神,說就是《海內西經》中的開明獸,鶉鳥,是鳳凰之屬的鳥類,《海內西經》中說,崑崙開明西北皆有鳳凰,就是指的這種鶉鳥,《禽經》中說:“赤鳳謂之鶉。”
天上仙界山外有山,五色雲霧繚繞其間,一派巍峨神聖之景,仙界之中有八處最大宮殿,依次為“碧玉堂”、“瓊華宮”、“懸圃宮”、“閬風巔”、“天墉城”、“紫翠丹房”、“玉英宮”和“崑崙宮”,眾仙居於其中,各司其職。
崑崙山脈位於天上仙界的正下方,自古有通仙之路,被人間奉為聖山,古人尊崑崙山為“萬山之宗”、“龍脈之祖”、“龍山”、“祖龍”,因而編織出了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婦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遊記》、《白蛇傳》等都與崑崙山有關,是產生中華民族神話傳說的搖籃。
相傳崑崙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便是崑崙河源頭的黑海,這裡海拔四千三百米,湖水清瀛,鳥禽成群,野生動物出沒,氣象萬千,在崑崙河中穿過的野牛溝,有珍貴的野牛溝巖畫,距黑海不遠處是傳說中的姜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玉虛峰、玉珠峰經年銀裝素裹,山間雲霧繚繞,位於崑崙河北岸的崑崙泉,是崑崙山中最大的不凍泉,形成崑崙六月雪奇觀,水量大而穩定,傳說是西王母用來釀製瓊漿玉液的泉水,為優質礦泉水,發源於崑崙山的格爾木河中游,長期侵蝕千板岩,形成了峽谷絕壁相對,深幾十米的一步天險奇觀。
《山海經》中關於崑崙山的記載,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