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慈禧老佛爺用過的。那位也是夠可以的,著實讓人給侃懵了,看情形離掏錢也不遠了。
這古玩市場裡,最聽不得的就是故事,不管是什麼樣的故事,什麼人說的故事,一概的不能聽。等你真的聽進去了,等著你的十有**就是套兒,挨宰是跑不了的。
張辰離開那個攤位繼續往前走著,又到一處攤子跟前,這是一處賣字畫和瓷器的。前邊也蹲著一個人,手裡拿著一隻筆筒問價呢。攤主出價兩千,那人聽了搖搖頭放下筆筒就走了。
第五章 維摩詰真跡
這是一件儲存完的整民國筆筒,山水青花,畫工也還可以。張辰蹲下來拿起筆筒,展開意念力,果然是民國的,只有一層淡淡的綠色。這還是張辰今天見到的第一件老玩意兒,對這書畫攤子也起了一點興趣,就把意念力展開覆蓋到其他的東西上面,這一下倒是讓張辰有了意外的發現。在那一堆的大軸裡邊竟然有一件表面散發著一層濃重的紅色光芒,下面還有一層淡淡的紅色。
張辰還真是給驚了一下,隨後又是一喜。驚的是那一濃一淡的兩層紅色光芒代表的年代是唐中期的開元盛世左右,一千兩百年前的書畫作品能流傳到現在,還能有這麼好的品相,已經不能用難得來形容了,眾所周知,如今存世的唐中期到早期書畫作品那可是鳳毛麟角一般的存在啊。喜的是這攤主把那唐代大軸扔在那一堆破爛中間,肯定是沒認出來,讓寶珠蒙塵了。
看著這民國青花筆筒,張辰腦子卻在想著怎麼把那大軸搞到手。估計這攤主不會要價太高,畢竟他應該是把那大軸當成仿品來賣的,今天出門時候裝了五千塊錢,應該是夠了。
思量一陣之後,放下筆筒從那堆大軸裡拿出來五六件,其中就有那唐代大軸,張辰不敢直接拿那一幅,那樣就顯得過於明顯了。
展開兩幅看了看之後,都是現代印刷品,質量粗燥,毫無美感可言。再拿過那幅唐代大軸,慢慢的開啟,越是往下看張辰就越是忍不住的想要驚撥出來,這個驚喜實在是太大了。這是一幅積雪圖,整幅畫作層次分明,乾淨利落。遠山近樹皆是一片銀裝素裹,山勢威嚴,山腰處可見一處寺院,一片松林間穿出一條積雪覆蓋的蜿蜒小道,小道折彎處三兩戶人家,畫工可謂精絕。
最讓張辰驚喜的是上邊的題字和落款:癸巳年臘日遇雪,嬉作,贈晉陽古人。王摩詰。跟著是篆體的款識方印。
王摩詰是誰?山西老鄉啊,唐開元九年的進士,官至尚書右丞的王維是也,唐代著名詩人,畫家。世人皆知王摩詰好詩書,卻不知其更善畫,只是因為王維的傳世畫作少的可憐,能被世人認可的也就是臺北故宮的一幅《雪溪圖》而已。而這幅大軸,絕對是王維在世那段時間的物件,在那個年代搞當代大家高仿的人不可能有,而且王維可是大官,仿他的作品,不是找死嗎。就算仿出來也不會有什麼太高的價值。
王維是唐代水墨山水的開宗人物,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對後世文人畫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繪畫不完全依賴色彩,一種以水、墨作為表現手段的“寫意畫”逐漸取代了濃豔富麗的重彩。
蘇軾曾在《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讚美王維的畫作:“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錢鍾書也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
王維的繪畫理論著作《山水訣》,更是被歷代文人畫派的選手們所追捧,堪稱水墨畫的頂級教材。
而這幅畫也正合了王維水墨山水畫“觀者先看氣象,後辨清濁;定賓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儀;遠山不得連近山,遠水不得連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有路處則林木;林密處居舍。”等特點,當是一幅傳世鉅作精品。
放下這幅王摩詰精品,張辰又裝模作樣的拿起另外幾幅看了一遍,問道:“這些個大軸,怎麼個價?”
攤主知道他是從那一堆裡拿出來的,那些都是用來糊弄外行人的,也就幾十塊錢一件,都是他從別處當破爛收來的贗品,或者直接就是從印刷廠進的貨,那幅王維的臘八雪景圖他壓根就沒看過。見張辰也年輕,隨口應了一句:“那可都是古畫,最便宜的也得千把塊。”
張辰一聽就知道他沒認出那幅王維的畫,心下一陣狂喜,接著口說:“你這是古畫?你當我是棒槌呢吧,就你這印刷品,別說一千,一百怕都沒人要吧。說句難聽的,擦屁股都嫌它太硬。”
那攤主聽張辰這麼一說,原來也是行里人啊,笑道:“小夥子懂行啊,我想你不是看上這些軸子了,你想要這件筆筒吧?”
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