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頁)
我端詳著牘片,不禁莞爾。以前的情景似在眼前浮現,心中不由地升起一陣柔和:“許多年過去,不想竟還在。”
父親笑了笑,道:“那時存下了許多廢牘,你母親卻總不肯丟掉,如今還能翻出許多。”
我微笑,抬眼,看到益正在對面看著我,神色深沉不辨。我的視線沒有停留,看向案上的散簡,伸手將幾支攏到面前,繼續整理。
陳國使者逗留幾日,終於離開了杞國。
這期間還正值母親喪中,杞國的接待沒什麼內容,除了父親的親自接見以外,飯食樸素,更沒有樂歌佐宴。不過陳國似乎並不以為意,聽寺人說,使者帶來的禮品中,有陳君弔唁母親離世和為父親身體祈福而作的鼎。
“卻是虧難了陳公,”丘也私下裡語帶鄙夷地評論道:“陳當年不過以比鄰之國送媵,如今這般禮節,倒比衛國還哀痛幾分。”
“陳國以補藥貽公子樵,又以鬼方良駒贈公子益,竟無一物獻於太子,何其無禮。”齊央更是不滿。
當然,宮中並非人人這般態度。陳媯近來氣色不錯,宮中已經傳得沸沸揚揚,陳國使者向父親提出,如今夫人去世,公子益失母,而其本為陳女所生,還當過繼給陳媯。父親沒有反對,應允了。
這事在有心人眼裡意義非凡。宗伯那邊似乎就等母親喪期過後著手操辦了;嫡室這邊則一提起就憤懣不已,抱怨父親糊塗云云。而面對諸多議論,父親卻表現淡定,任大夫們爭執,只各自撫慰一番,仍不改心意。
益則更加低調,除每日探望父親,幾乎閉門不出。他與我之間的關係也愈發顯得微妙,話語交流更少了,視線偶爾相觸,他便很快地收回,像要避開什麼一樣。
我也沒有發表意見,只一心等待衛國的訊息。
果不其然,陳國使者離開的第三天,衛國遣了一名上卿來到杞國。
除了我,包括父親在內的所有人都吃了一驚。誰也沒料到風波未平,衛國的使者便接踵而至。
那大夫攜了些王孫牟的慰問之物前來,先拜見了父親,又祭悼了母親,之後,也無多餘禮節,直接在正宮中與父親商談,一坐就是半日。
殿堂上除了主賓,只許駢父等卿大夫在旁,對於談話的內容,其餘人只能翹首猜測。
宮中氣氛悄然發生了轉折。齊央抱著庚來到我的宮室裡,人人都像預見到了什麼似的,臉上表情輕鬆,其樂融融。
“到底是衛國。”丘一邊幫著齊央給庚換下尿片,一邊微笑著說:“老婦就知曉,衛伯定不棄太子。”
齊央也笑,嘆道:“我只知擔心,竟忘了還有衛國。”她想了想,又說:“幸好衛伯遣使及時,卻似得了信一般。”
“衛伯得了信?”齊央的侍姆在一旁道:“莫非是太子?”
我淡笑不語,只逗著庚玩耍。眾人紛紛猜想,卻又都覺得說不準,討論了一會,這話題不了了之。
過了許久,寺人終於來報,說父親他們已經談完了。
我與齊央相覷一眼,把庚交給她,起身向宮外走去。
“國君還將與使者共膳否?”往正宮的路上,我問寺人。
“小人不知。”寺人答道:“方才小人來時,衛伯使者與眾大夫已從堂上出來,小人在宮道上遇見了公子益。”
“公子益?”我眉頭微皺,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正宮的堂上空空無人,我一路又走到□,卻見益正站在廡廊下,正與一名寺人說話。見我來,那寺人躬身行禮,道:“君主留步,國君已往寢中歇息,且命小人在此守候,無論何人皆不得打擾。”
我微訝,稍稍向旁邊瞅去,益沒有看我,臉上表情沉靜。
“如此。”我說,吩咐那寺人在父親醒來後給我報信,說完,轉身離開。
庭中天色暗沉,接近深秋,雨水漸漸又多了起來,一片蕭索的秋色。
我踱到階前,止住步子。心中總有一塊放不下,覺得父親刻意地告訴我們他不想讓人打擾,像是帶有情緒的。是方才與使者的會談有所不快嗎心緒翻轉著,我舉目望向空曠的四周,西邊,母親宮室的屋脊遠遠地在飛簷後露出黑乎乎的一段。
忽然想起了叔姬。
叔姬服侍母親多年,熟悉宮務,又沒有子嗣,不會對觪的地位產生一絲妨礙。如果衛國來使與父親商議再立繼室,最有可能推出的人當屬她了心中有些唏噓,母親對叔姬等媵侍一向不乏防備,親近而不依賴,最終卻還須將命運聯結在一起。
這就是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