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4/4 頁)
自此之後,取消奴隸買賣市場,也取消了追究烙印逃奴的法規。
奴隸買賣取消後,勞動力交易改成僱傭方式。
第二道是取消封主封邑上的私兵,封主的安全不用他們自己來保障,以後會由王庭來負責治安和安全。
西侯認為,吳國大亂的源頭,就是姜大夫私養了8千私兵,有了底氣才幫著漪姬篡位成功。他這道詔書聲稱要掐了封主擁兵作亂的可能。
第三道是推恩令,封主百年後可以將封地平分給自己的嫡子,當然,要分點給庶子也可以,只是庶子所得不能超過嫡子。
第四道是以後封賞功臣不會賞賜封邑,只會用錢財和升爵位來做獎賞,爵位可以由嫡長子繼承,只是得降級繼承。爵位只代表身份,不掌實權,但可議政。
西侯的四道詔書一出,貴族們議論紛紛,有三分之一人表示贊同,這些人中大部分是蔚山貴族,有三分之一的人茫然或者中立,有三分之一的貴族有不滿。
第一道關於奴隸的詔書,沒有要他們廢除封地上現有奴隸的身份,這對他們現有利益觸動不大,貴族們對此沒有激勵反對情緒。
第三道推恩令得到封主們贊同,兒子一多,總要有喜*和不喜歡的,按照推恩令,自己喜歡的兒子哪怕不是嫡長子,分財產時可以光明正大的得到一份。
第四道將賞賜封邑變更為錢財和爵位,貴族們認為物質上差不多,再說最應該厚賞的鄭鈺銘和楚朝輝,跟著兩人建功立業的蔚山貴族都沒有出聲反對,大部分功臣自己沒有異議,王都小部分有功貴族自然不能出頭反對。
只有第二道,有封地的貴族,對不能養私兵這條詔書有點不滿。
不過面對眼前的幾萬大軍,不滿的貴族都選擇了沉默。楚朝輝是這支軍隊的實際掌管人,而西侯的堅定支持者就是這位軍權人物。兩次內亂讓吳國貴族們變得膽小,他們再沒公開反對的底氣。
西侯最後一道詔書是責令鄭鈺銘對王庭上下和有軍功的將領士兵評功論賞。鄭鈺銘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