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3/4 頁)
的低端布,很好的彌補了蔚山高低端布不平衡的局面。
軍服軍被訂單採用的布料大都是中低端布料,中端布料由南埠紡織廠吃了獨食,低端布料就由蔚山的貴族織布作坊和平民家庭紡織提供。低端布料需要的量非常大,貴族作坊為了多掙錢只有增加工人,這些工人有大一部分是奴隸轉變。
家庭紡織戶的農婦們最初靠自己辛勞來加大產量,但她們再肯吃苦耐勞,也得休息吃飯上廁所,一臺機器最多使用十四五個小時。有聰明的平民想出了讓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的方法,就是當自家主婦紡織疲勞去休息時,他們僱傭一個會紡織的婦女到家裡來繼續織布,這樣一來,機器就可以二十四小時在工作。
當人們發覺這樣能在僱工身上賺到利潤後,腦子靈光的立刻請木匠多造紡機,擴大僱傭規模,這些平民成了新興工業作坊場主。
紡織分紡紗、織布、印染,為了提高產量和效率,紡織手工業者開始分工合作,紡紗的紡紗,織布的織布,織好的布又由專門印染的作坊印染,他們之間形成了相互依賴,相互扶植的商業鏈。
軍服、軍被形成了一個商業鏈,軍鞋也是如此,只要會做鞋的作坊和家庭都在日夜開工。
鄭鈺銘下訂單這些訂單時,都有樣品製版一起跟單下製造商手裡,鄭鈺銘儘可能的在培養貴族和廠主作坊主的流水線製造意識。
鄭鈺銘下在蔚山地區的大筆訂單不但讓蔚山的工業作坊蓬勃發展,還刺激了楚國和陳國,甚至趙國的棉麻種植。這些國家的棉麻大部分被楚國商人收購,相比往年偏高的價格,促使種植棉麻的貴族們決定明年再擴大種植面積。周圍諸侯國貴族的決定為鄭鈺銘新聞樂見,蔚山地區的紡織業如此發達,他卻不想讓棉麻成為當地主要作物。
除了軍服軍被軍鞋,軍需單上還包括各種生活用品、醫藥藥草。軍隊所需的大量藥物,由姜圭和山谷醫徒是配置不過來。姜圭請示了鄭鈺銘後,將一些藥丸藥膏配置承包了出去,蔚山的醫者都接到了業務,他們也因此獲得豐厚報酬。軍隊採購的生活用品,同樣讓從鄭鈺銘手上得到秘方製造的蔚山小貴族們發了筆橫財。
總而言之,吳國的一場百年不遇的大動亂,成就了蔚山從上到下的人民,他們統統在這次戰爭財中獲益。在這一場忙碌製造過程中,蔚山資本有了初步發展。
蔚山地區不大,當地的封主都是小封主,引導他們拋棄奴隸制,將奴隸變為自由勞動力難度係數不大,但在吳國範圍推行就沒有這麼簡單輕易。吳國剩下的大封主,農莊裡動輒上百的免費奴隸,要讓封主一下子將免費勞動力變成有償勞動力,肯定會引起大封主的反對,這對需要穩定發展的吳國很不利。所以鄭鈺銘請求西侯釋出的四道詔書內容得溫和,得帶著隱蔽。
楚朝輝在鄭鈺銘掙扎著去前殿辦公後,又小眯了一會。中午在臥室跟鄭鈺銘吃了蘇婦精心烹製的午飯,才穿戴整齊,披了件斗篷,帶著五個護衛偷偷溜出王宮,到郊外等候班師大軍。
下午未時,太子笙在鄭鈺銘的陪同下,帶著王庭大臣和貴族出了王都,到郊區三里遠的地方迎接凱旋而歸的軍隊。這一天,王都幾乎成空城,百姓們扶老攜幼擠在大道兩旁等待觀看勇士。
太子笙和群臣貴族剛到預訂迎接的地方,一支一色裝備的隊伍,高舉‘吳’王旗和‘楚’將旗,軍旗之下是騎著高頭大馬,全身盔甲的楚朝輝、東、南司馬,他們後面就是縱隊橫隊排列整齊計程車兵,最前是兩百多輛戰車,後面為扛著各種武器的步兵。
東、南兩司馬領軍去邊境是在夏末,士兵們身上穿的都是單衣,自漪姬切斷軍需供給後,軍隊的糧草衣物器械等物資都由南埠木船運送。這也造成兩位司馬手下將士身上的衣物跟蔚山大軍顏色統一,樣式統一,都是藏青顏色,上下短衣打扮,腰間繫武裝帶,士兵腳上綁腿加布鞋,軍官是綁腿加皮靴。
本來千軍萬馬走來就有股威勢,現在統一的服裝,更增加了這股氣勢。
王都康城的人們從來沒有見過軍服還統一的軍隊,加上走在前列的步兵是楚朝輝親手訓練出來的五百奴隸平民士兵,這些士兵都經過佇列訓練,行走時行動步伐一致,給人的視覺效果更加衝擊。王都百姓對這些精兵強將給予了最熱烈的歡迎,歡呼聲響徹天空。
這一天,西侯派使者在大軍前釋出了五道詔書。
第一道是所有參加平亂和抵抗唐軍侵略的奴隸兵都恢復自由民身份,有顯著軍功的奴隸由各軍將領論功向王庭請賞。因為奴隸士兵對吳國和平做出巨大貢獻,吳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