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2/4 頁)
”公孫盤在九月份初,就預測出,吳國十月前後,會大幅度降溫,吳國今年冬天會非常寒冷。
“是,吳國百姓都叫公孫先生為活大仙。”武銑偷眼看趙軒臉色,趙軒去請公孫盤下山無果,回來後認為公孫盤無用,可是公孫盤對天氣的準確預測,讓吳國百姓避免了很多損失。
趙軒抿嘴沒有搭腔,他沒有將公孫盤放在心上,卻對在祁門山腳遇見的楚鈺念念不忘,可惜派去魯國尋找楚鈺的使者都失望而歸,魯國有名望的家族中沒有那位名叫楚鈺的俊美年輕人。
“愚公移山?”趙軒看到那則小故事。“這小故事倒挺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那篇讀後感,文章發人深省,此人有大才。”武銑推崇那篇署名先驅者的讀後感文章。
“像山一樣執著,堅韌,然後,向命運宣戰。相信落下的汗水終會滋潤出一片綠蔭,而摧毀山峰的人,只有我們自己。因為,我們是千千萬萬個愚公。”趙軒讀著文章最後感言,好一會都沒有聲音。
過了一會,書房響起報紙‘嘻嘻索索’的聲音。“武銑,讓吳國王都的密探,將每份報紙都用最快速度遞送回太子府。”
“喏!”武銑領命退出書房。
趙軒深皺眉頭,盯著窗外樹枝上的積雪,喃喃自語:“公子明,你到底是何等人物?這篇愚公感言可是你之著作?”
第137章
西侯死後將近一年;大秦天子贈賜西侯的諡號詔書才姍姍來到,這位短命的吳國君王得到的諡號為睿;西侯被稱為吳睿王。有了大秦天子的賜諡,吳王笙繼承的王位便名正言順,再無人可以質疑。吳王笙二年;是個災難深重的一年。
這一年;大秦大陸中北部大部分地方乾旱;齊、魯、燕等國;許多農民顆粒無收;而中部和南方的趙、陳、楚等國,田地也減收不少。只有吳國,全國大興水利;給田地增肥,使用先進便捷的農具耕種,全國大面積種植高產抗旱農作物,加上吳國地處南方,河流眾多,受乾旱氣候影響較少,吳國這年秋收獲得了大豐收。
吳國雖然秋收獲得了大豐收,但是來年的冬小麥種植,肯定得減產了,因為這一年的冬天來臨得太早、太冷。十月初撒下的小麥種子,因為大雪降臨,溫度太過寒冷,麥種被凍壞,播下的麥子沒有出苗,等到氣溫回暖,各地官府連忙組織農戶補種,沒有了小麥種子的農民,可以到官府去賒欠,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天氣驟冷對農作物帶來的災害。
十月底,吳國的天氣依然寒冷,只是田地間的大雪已經融化,田地間到處是農人在忙著補種冬小麥。在不遠處的大道上,來了一群騎馬人和一隻狗。
“今年冬天會很冷,也會很長,地方官務必讓百姓準備充足的柴薪過冬。”當先一人身披白狐毛鑲邊黑色錦袍,騎著一匹通體雪白的駿馬,此人面目俊美,身材修長,正是吳國的總理事鄭鈺銘,跟隨他的是康城的管理民政的官員,當然,大牛和護衛不離左右,木頭如今是隻要主人出門,它必定跟隨。
“稟公子,公孫先生對天氣的預測出來後,下官就讓衙役到各地村落照應百姓多撿柴火預備過冬,周圍有大山的封主都發去通告,不準私自封山。”回答鄭鈺銘的是負責康城四周農事的司農官。
“有山的封主,還是要給予點財帛補助。”司農官的回答讓鄭鈺銘欣慰,不過對那些擁有山林的封主,鄭鈺銘不想壓制他們過狠。
現在吳國還能擁有封地的貴族,都是原來支援蔚山討伐漪姬的人,如今蔚山勢力掌握了政權,鄭鈺銘對全國土地進行改革時,還是顧及到了他們的利益,對曾經的支持者,鄭鈺銘採取了到他們封地上進行丈量耕地,按丈量到的耕地畝數收取百分之五的賦稅,比其他國民少了一半。而封地上的山林,按面積收取不多的山林稅。這樣一來,相比原來的納貢,貴族們承擔的賦稅並沒有增加。
這些政策只有擁護蔚山政權的貴族才享有,那些剛兼併進吳國土地的唐國貴族、已經滅國的衛國貴族就沒有這種幸運了,衛國貴族還能享有吳國國民待遇,唐國割讓給吳國土地上的封地貴族,直接給周成的大軍趕回到北唐,莊園和財產都被沒收。
“遵命,卑職這就去派人瞭解實際情況,按他們受的損失給予補償。”這位司農官很乾練。
鄭鈺銘點點頭,幸好現在有封地的貴族不多,這些封地也不會世襲,過個二十三十年,封地貴族會在吳國國內消失。有山林的封地貴族更少,給這些貴族補償山林被平民砍伐的損失,資金不是太多,補償措施只是安撫這些貴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