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4 頁)
杜有忠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告訴大家,他不是冤大頭,拿出錢來,也不是錢多的沒有地方使了,所以大家也不要把他當成是錢簍子,隨便就要錢。
拿錢太容易,才容易讓人惦記呢。
讓人覺得錢不好拿,下次就不會輕易的找個明目要要求,他這也是防小人不防君子的。
修祠堂的事兒就已經商定好了,過年土開凍了就要動工了,那時候杜有忠也就在青陽縣了。
所有的事兒他不會管的,不過大家誰也不會忘了他,因為他是杜家出來的第一個舉人,身份地位很重要,沒有他,這杜家祠堂就沒有那麼重的意義。
所以有些小心思的人在明白這個道理後,這小心思也就沒有了。
“我不要丫鬟伺候,咱們莊戶人家,有手有腳的,幹啥要這丫鬟?不僅要花錢買,還要給他們月錢,管吃管喝,我又不是七老八十的了,能自己動手,你們在外面,好歹有忠是個學官,要是想買丫鬟就買吧,我不需要!”
她自己另外還有三個兒媳婦呢,這每個月還給他們一百文的零花錢,這是咋的了?還另外買人伺候他們?這媳婦當的也太自在了!
“都甭跟我說這買人的事兒,你自己當了那麼多年的媳婦,天天干活做飯的,咋了?她們就不能了?要是誰不想幹活了,就跟我說,我來‘伺候伺候’她們!”
“娘,看你說的,不是幾個弟妹說的,我們想買丫鬟,也是為了伺候您的,您讓她幹啥就幹啥的,您想要弟妹他們做飯,這也沒有問題啊。”胡氏解釋說道。
“算了,我不要,五個手指頭還不一般齊呢,他們也別說我偏心,咱們有現在這個好日子,也是有忠自己賺來的,你是有忠的媳婦,也陪著他受了十幾年的苦,誰要是不服氣,那就自己拿出本事來。”從前也是有忠在養家呢,他自己的老婆孩子過的好一點兒,誰要是眼紅,那就是太不是個東西了!
齊氏之所以還讓兒媳婦們每天輪著做飯,也是讓她們別覺得家裡日子好過了,就都變懶了。既然在鄉下過日子,就不能養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杜家的這個團年飯,是過的很豐盛,新鮮魚就不用說了,絕對少不了,然後雞鴨肉,還有燻兔肉,連牛肉都有,各種山菇,更是少不了。
晚上守歲的時候,胡氏幾個妯娌都說著各種八卦和新鮮事兒。大家都換上了新衣服,這在前幾年,哪裡能想到有這樣的好日子呢?
初一的時候,杜榆和哥哥們去村裡拜年,受到了各家的熱烈歡迎,雖然別人家的東西沒有自家的多和好吃,可是杜榆也不會表示這東西不好,我不想要的意思,都是吃了一點兒的。
倒是他們家的東西,來的孩子們太多,換了一茬又一茬,這個時候,齊氏不摳了,因為有個說法,大年初一,小孩子來誰家最多,哪家的人氣和福氣就會最旺,齊氏也想這樣呢。
儘管這些孩子們是因為杜家的東西比別家的都好吃,可是這不也間接的表明了杜家的日子過的好嗎?
因為張氏的侄兒做出了那樣的事兒,他們和張氏那邊的關係更不好了,這次過來,杜有忠他們只是單獨給了杜大爺做了一身衣服,反正也就是杜大爺是杜老爺子的親兄弟,只對他好,也沒有什麼好說道的,別的,那就是平輩和小輩了,沒有那個責任給他們再弄好東西了。
以前可是逢年過節都給那邊送東西,結果還沒有落個好,最後還有那個張家的狐假虎威,差點敗壞了杜家的名聲,誰也不是軟柿子,讓你捏了還上趕著送東西。
張氏因為自己侄兒的事兒,被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婦都埋怨了的,杜大爺自然不必說,絕對是把她教訓了一頓。
可惜,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也不能當作沒有發生。
張氏後悔不?她自然是後悔的,以前能得到那麼多的東西,現在人家只給自己的老頭子東西,虧都虧死了,可是沒有辦法。
初二的時候,大姑母杜蘭因為已經娶了兒媳婦了,兒媳婦要回孃家,所以就結束了,初二回孃家的傳統了。等兒子和兒媳婦回來後,再一起過來這邊。
初二就二姑母杜梅過來,不過杜梅過來的時候,李鐵牛竟然沒有來,問了情況,原來昨天李鐵牛在本家喝酒喝多了,第二天頭就疼的不行,起不來了,杜梅一生氣,直接帶著李水生和李花兒兩個人來了。
齊氏見到女兒這樣,就要責怪她,“大過年的,你這氣沖沖的過來,咋滴了,你自己不痛快,也要讓我們都不痛快?”大過年的,放著個臉,誰看了會喜歡?
杜梅也覺得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