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1/4 頁)
以前小時候,家裡人還讓杜榆過去看熱鬧,現在就不讓了,說她是大姑娘了,這個時候就不好去了,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齊氏看杜榆穿的都是好料子的衣服,不想讓她把衣服給弄髒了,所以根本就不許她再去湊熱鬧。
胡氏回來後,除了要出門拜客,穿的是很好以外,到了家裡,她就穿上了以前的舊衣服,和幾個妯娌一樣,該做飯做飯,該幹活兒幹活兒,一點兒也不含糊。
小輩不幹活兒還說的過去,要是這平輩一個跟少奶奶一樣,剩下的人都要累死累活的去幹事情,那這不平衡很快就會來的,胡氏雖然沒有讀過書,卻明白這個道理。
大家沒有分家,最好一視同仁,這樣矛盾才少一些。
可以說,齊氏對自己的大兒媳婦是滿意的,從來不讓自己為難,且做事兒有分寸。加上又為老杜家生了兩個兒子,就憑這一點,齊氏是絕對把胡氏排在兒媳婦中的第一位。
他們殺得豬沒有做血腸,而是直接煮成了豬血塊。豬血塊到時候可以單炒,也可以下到鍋子裡去,總之,也是一道很好的菜。
臘月二十五的時候,就把長工們放假了。每人領了十斤豬肉回去。
當然,有些人就直接把這邊當成了家,過年的時候,就還在這邊過年,因為家裡已經沒有人了,杜家也會在過年的時候,另外送些飯菜過去。
杜家族裡的一些長輩,也過來找杜有忠,商量把杜家的祠堂修一修的意思。
杜家在楊柳村是個大族,可是這祠堂,那早八百年都已經荒了,根本不成樣子了。
不過現在杜家不是出了一個舉人老爺嗎,這可是杜家一個族裡的榮耀,修了祠堂,那以後杜家的人也更是昂首挺胸了。
從杜榆的爺爺的爺爺輩算起,杜家人還真是多,不過很多人都是出了五服的。出了五服,關係就不怎麼近了。
☆、114 出血
齊氏聽了不滿意了;說道:“說來說去;不就是想要我們出銀子嗎?這些人我還不知道?哪裡是要修祠堂,這是眼紅我們日子過的好了,想要分一分;那祠堂八百年都沒有人管了,現在倒是提出來了!”
杜老爺子說道:“你少說兩句,現在有忠是舉人了,身上有功名了;修祠堂,也是勢在必行。不然;到時候人家一問;說咱們杜家連個族人的祠堂都沒有,算個啥事兒?”
一般農村人的祠堂;又不是那種世家大族,既不需要祭田,也不需要專門的人守著,只不過需要選個族長出來。
也是這個時代,家族凝聚力的一種表現。有些衣錦還鄉的人更是喜歡修祠堂以表彰自己的功德。
要說杜家族裡,還真沒有所謂的族長,大家遇到事兒了,只是找輩分高,有些名望的長輩們來解決事兒,畢竟只是個鄉下,輩分上說事兒,可是現在杜有忠有出息了,如果他想當這個族長,還真沒有人反對。
有本事的人當族長,這也是個正常現象。
不過對杜有忠來說,他也不想當這個族長,畢竟他現在一年到頭在楊柳村的時間就那麼幾天,根本就管不到事兒。
“爹,我的意思是,祠堂要修,我們也出一部分錢,別人分攤一些,您看怎樣?”杜有忠說道。
大頭肯定是他們出了。不過,這祠堂不能大修,畢竟杜有忠不過是個舉人,不能高調,那樣也太不像話了。
最後商量的結果是,杜有忠這邊出大頭五十兩銀子,剩下的五十兩,各家平攤,算下來,一家也合不了多少。
用一百兩把一個祠堂給修一修,不算少也不算多,只是齊氏覺得自家一下子出了五十兩,這真是吸血呢。
以後是不是還是要想著什麼事兒,都過來找他們要銀子來著?這樣他們不是太虧了?
杜老爺子卻說道:“你自己的兒子你自己還不明白?能讓人訛著嗎?該給的銀子他給,不該給的他不給,別人也不敢說啥。”另外還有你這個老婆子擋著,誰也不敢放肆啊,這話杜老爺子可不敢說,不然這老太婆肯定是又要炸開了。
杜有忠出了銀子修祠堂,不過也提議了,這一百兩銀子用的時候,要記賬,不然到時候大家夥兒說出話來了,就不好了。
另外商量幾個長輩督建祠堂,這也是為了防止有些人趁著這個機會,給自己撈錢。
雖然是一百兩,可是在村裡也是不少了。對於村裡人來說,一兩銀子都是多的。
當然,中間肯定有人會撈點油水,只要是不超出大家接受的範圍,那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