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3/4 頁)
兒,我壓根就不怎麼懂的。”
她在孃家的時候,地也少,主要是在家裡操持家務,嫁到了胡家來,這邊丈夫是獸醫,地更是少了,如今這麼多的佃戶,她真的覺得又是不適應了。
胡氏說道:“舅舅家那邊不是兒子多嗎?不如從那邊找一家子過來,給工錢,讓他們管著地裡的活兒。”
季氏想了想說道:“你大哥那邊也考慮過,咱們過好了,總不能連親戚也不幫襯幫襯,等過年後,我們再說說吧,就怕他們不想過來。”畢竟在自己家裡過的好好的,突然讓人到陌生的地方,也是不好。
胡氏說道:“都是在外面賺錢,我看他們都挺樂意的,不過這是我自己的一個說法,肯定考慮的不怎麼全面,不如讓大哥和鑫兒商量商量。”
人口少了,也是個問題啊。胡大舅這邊,連個堂叔之類的都沒有,是幾代單傳呢。
不像杜家,人口多,連祠堂都能修起來。找人幫忙,也還要選才成,這邊是人口嚴重不足。
真是人多有人多的難處,人少有人少的難處了。
初三從胡大舅那邊回來,齊氏的哥哥那邊也來人過來看望他們了。陳杜氏那邊,沒有親自過來,但是也派了兒子和兒媳婦過來了,這幾年,和陳杜氏的關係,就那麼不遠不近的處著。
他們都覺得,這樣相處也不錯,免得太近了,大家都覺得彆扭,最開始陳杜氏還想著能更近一步,不過事實證明,那樣是不成的。陳杜氏是個精明的,幾次試探後,就不再那樣了,也不讓陳玉兒再到這邊來,免得關係就雪上加霜。
陳玉兒這次也沒有來,以前是嫌棄他們是泥腿子,現在是覺得對方是舉人了,身份上比他們高,她來了,還要伏低做小的,那樣不符合陳玉兒的性子。
☆、152 京城會試
齊氏的孃家侄子來了幾個;齊家的幾個表舅舅;長得都很憨厚,這幾年從杜家也得了不少好。
但是人家不是那種得意忘形的人;每次到了收穫的時候,都會把自家種的糧食;像綠豆,紅豆之類的給他們這邊抗一袋子;說是讓他們嘗一嚐鮮。
雖然這東西不值錢,可是比那些單純的只為了過來要好處的人不好多了?至少人家懂得回報。
陳杜氏這次過來的是二兒子陳二爺,這位陳二爺說話倒是風趣;也沒有提什麼別的事兒;就單純過來給舅舅舅母拜年的。每次過來態度也特比好。
因為陳家現在的身份,肯定比不上杜家了,所以要是還擺高姿態,那是得不償失的。
看見杜有賢還有豆腐作坊,就跟杜有賢商量,他們陳家在鎮上也有酒樓,所以也想在這邊訂豆腐,陳家每天都有人過來取,他們陳家也有馬車,過來運貨不成問題。
正常的生意買賣,杜有賢和家裡人商量了,也覺得沒有什麼不可行的,所以就和陳家有了這方面的來往。
只要不是單純的收取別人的好處,那就是可行的,這正常的生意往來,也沒有什麼可以忌諱的。
杜家這邊出豆腐,那邊陳家付錢,講究的是你情我願。
陳二爺還知道要結個善緣。畢竟,如果不是他娘早年做的有些過分,現在這邊按說應該是和他們最親近的,杜有忠也是陳二爺的親表哥呢。
過年就這樣在吃吃喝喝走親戚過去了。因為杜有忠不在,總覺得沒有以往過的熱鬧。
正月一過,進入二月,胡氏就給楚家送了大定禮,表示這要送聘禮的時候快要到了。
現在胡氏一點兒也不擔心沒有錢送聘禮。齊氏也表示,這是孫子輩的第一個,肯定是不會少錢的。
家裡定的標準是大郎這次成親用二百兩,這在鄉村裡,可真是大手筆了!以前娶個媳婦用幾兩就可以了,如今二百兩,這還不包括雜七雜八的,光聘禮就得用上二百兩,另外那些皮子和海乾貨等等,也都可以送到楚家去。作為聘禮的一部分,還有比較講究的五色穀物等等。
不過杜家的人對此都沒有意見,畢竟大郎人家已經是秀才了,娶得還是楚家的姑娘,多用點錢,也是應該的。不然楚家那邊不好給姑娘出嫁妝了。因為嫁妝是跟著聘禮走的,要是比聘禮多的多,那就是瞧不起對方了。
於是這邊杜家送去的聘禮還是可以的,楚家旁支有些想看笑話的,看了這送來的聘禮也不啃聲了,這年頭,能出這樣一份聘禮,比一般人都強。
要知道有的人家,一輩子都賺不到二百兩銀子呢。
聘禮過後,就等著杜有忠那邊的訊息了,或者說,是等他回來,就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