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高興,忙站起身道:“我這便去廚間整治幾道小菜,等到你大姐和磊哥兒他們回來了,我們一家也可飲上兩杯,好好熱鬧一陣。”
徐瑩也忙站了起來,走至自己的包袱跟前摸索了幾下,摸出一袋銀子來,便遞於她娘:“娘,這些銀兩你且先拿著花銷。若是不夠,我這裡還有。”
徐鄒氏心疼地看了自家二女兒一眼,還是將錢袋接了過來,心事重重地去了廚間。
等徐鄒氏一走,徐菀便拉了徐瑩的衣袖,帶她去看自己的織品。
(引述:女紅屬於中國民間藝術的一環。在過去多半是指女子的針線活方面的工作,像是紡織、編織、縫紉、刺繡、拼布、貼布繡、剪花、漿染等等,舉凡婦女以手工製作出的傳統技藝,就稱為“女紅”。中國女紅藝術的特點是講究天時、地利、材美與巧手的一項藝術,而這項女紅技巧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傳襲而來,因此又可稱為“母親的藝術”。大體上分紡織、漿染、縫紉、刺繡、鞋帽、編結、剪花、面花、玩具等九類。女紅在舊時指女子所做的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
因徐瑩久不在家,徐敏又已出嫁,如今她們昔日的閨房便臨時充作了徐楓的藥房與徐菀的繡房。
兩人牽著手進入房內,就見屋中醒目處擺著一臺織機,上面可見快到織好的一匹綢緞。徐瑩在房中四處看了看,見牆角堆放著藥材,便狀似無意地問道:“大姐今日可是去了醫館?”
“恩,最近日日都會去找她師傅學習藥理。”
“不是說不願意再學醫了麼?”徐瑩依稀還記得上次徐菀寫給她的家書中有提過這件事情。
“我卻也是不知具體原因。不過總比她日日在家中頹廢著好。”徐菀說到這,咂了咂舌,又做了一個鬼臉,“你是沒見過她那副模樣,朝夕不梳頭,絲髮披兩肩,每日裡躺著床上,蒼白著一張臉,要多可怕就有多可怕!”
兩人正要接著說話,便聽到外面傳來磊哥兒和徐鄒氏說話的聲音,徐瑩心中一喜,笑著道:“磊哥兒回來了!”說著話,腳已朝門外邁去。
磊哥兒聽說自家二姐回來了,也是十分高興,放下書冊便過來尋她。兩個人迎了個正著,見面了卻是有些不敢相認。
徐瑩離家時,磊哥兒不過六歲,還是個孩子,如今他已長成了一個十一歲的俊秀少年;而徐瑩,亦長成了嬌俏的少女模樣。兩人五年後乍然相見,又豈能不有所遲疑?
見到他們的彆扭模樣,徐菀在一旁笑得直捧腹,“哎呦呦”地叫著:“看來磊哥兒是不認得你這個二姐了啊!”
第十八章 往事不止一點狗血
磊哥兒聽到自家四姐的揶揄,不由得紅了臉,低聲道:“我自是認得二姐。”
徐瑩卻只是望著他抿唇微笑。
徐菀見狀,受不了地翻了個白眼,上前一邊拉了一個就走,“走吧,別杵在這裡大眼瞪小眼了,我們去看娘給我們做了什麼好吃的!”
“還是這麼貪吃啊!”徐瑩忍不住悶笑道。
“眾人皆說三歲看到大,我也只好順應天命嘍!”徐菀假裝無奈地道。
進了正堂,徐鄒氏正在擺飯,兩姐妹見了,忙上前去幫忙。這時,只聽“吱呀”一聲,院子的大門被推開了。
徐瑩轉身去看,就聽徐菀在她耳邊嘀咕:“估計是大姐回來了。”
徐瑩忙走到堂前去迎,果然看到徐楓穿著厚厚的黑色棉衣,揹著藥簍進來了。鼻尖有絲酸澀,她啞著聲音喊了一聲:“大姐!”卻拼命抑制住了自己想說“別來無恙”的念頭。
徐楓停下腳步,微微抬起頭,凝望著堂前站著的人。過了片刻,她的嘴微微張了張,有些遲疑地喊道:“徐瑩?”
“恩!”見大姐總算是認出她來,徐瑩心中十分歡喜。走上前去,她幫著徐楓將藥簍拿了下來,拉著她便朝屋裡走去。
等徐楓淨了手,徐鄒氏去給徐世徇送完飯回來,幾個人便團團圍於桌前,開始吃起飯來。
徐家雖是小戶人家,卻一向是食不言,寢不語。只是今日徐鄒氏高興,便不免多說了幾句,頻頻勸幾個兒女多吃一些,並不停地忙著幫徐瑩夾菜。
“瑩兒,你嚐嚐娘醃的蘿蔔。”
“多吃點這個燻肉。”
一頓飯下來,徐瑩吃了個肚圓,抬頭就見徐楓正愣愣地看著她,於是便衝她笑了笑。只是徐楓卻面無表情地別過頭去,低聲說了句:“我去幫爹換藥。”說完,站起身便走了。
見徐瑩望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