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頁)
驚駭道:“這樣說來,令師可說是今世神人了?”
阿玉心裡暗笑,仍舊一臉正經道:“恩師曾說一山更比一山高,她自距離‘絕藝’兩字,還遠得很俚。。”
宋祥仁聽得嘖嘖稱奇,見阿玉放在籬笆門邊的巨木和長藤,又問道:“小友要這個作何用處?”
阿玉正要回答,宋大娘已因早聽到丈夫回到門處,沒有進屋就嘮叨不停,忍不住揚聲罵道:“老不死又不是日子到了,盡在外間囉嗦甚麼?”
宋祥仁這才“哦”一聲道:“我們進屋再說。”
回顧宋改道:“你和你二哥陪玉哥哥往屋裡坐,我即時過來。”
阿玉道:“晚輩來府上叨擾已久,前輩儘管請便。”
宋祥仁走後,阿玉與宋啟兄弟回廳上,寒暄不到幾句,忽想起辛苦做成的藤皮通氣管還放在籬笆門外,生怕被別的東西搞壞,忙將通氣管和巨木提進廳來。
因見那龐然巨木,大捆藤皮,堆得不太雅觀,又將它統統提往廳後的斷崖邊緣,專待布兜製成,便可下惡魔嘴救人。
以阿玉個人來說,他無須布兜也可以下谷,大不了手上拿兩塊板子,便可借力御風。
最初他因恐怕手上拿木桶太重,落地時會被砸碎,才需要一個布兜作為緩衝,這時既然換成巨木已不必再愁砸碎,布兜已成為多餘。
但已經麻煩別人半天,總不能說是不要了。
他想了再想,最後決定若連夜能夠趕製成布兜便罷,否則明天一早無論如何也得躍身下谷,絕不因一個布兜而耽擱自己的要事。
他雖然決心這樣,可是也有一樁難處。
宋大娘用自己的布,出自己母女兩人的力替阿玉縫布兜,不但不收工本費,還要招待他食宿,這就叫做人情。
若果在店裡縫製還可以催她趕工,在這人情上如何使得?
因比,他竟不知如何是好?默默地將藤管系在巨木上頭,便回廳裡與宋啟兄弟閒談,不覺到了傍晚時候。
這是另一間小屋,似專用作吃飯的處所,屋的正中安置有一張方桌,桌旁設有十張木凳,兩壁安放有一個碗櫥和幾張小凳子,壁上一條橫木,插有鋸、鑿、刨、斧、墨斗等物,乍看起來就像一家小小的木匠鋪。
阿玉心想:“怪不得宋敏敢帶我來,原來這裡樣樣俱有,要做一個大木桶又有何難?”
他正在顧盼中,宋祥仁已請他入座,經過一番客套與謙辭,結果還是被安置在上首。
這一桌的菜餚並不豐富,卻多是阿玉未曾吃過的東西,熬的甜荊湯,炒的山兔肉,燉的山鴿子,大片的鮑菇竹筍,倒也擺得滿滿一桌。
除了宋玲、宋改兩位小兄弟之外,其餘各人個個喝酒,席間杯觥交錯,吃得十分盡興。
起先,阿玉還客客氣氣,看看別人吃哪一味,他也就吃哪一味,到了酒酣耳熱的時候,這種客氣也就收了起來,專揀可口的下箸。
一眼看到擺在他面前的白切山雞,正要伸筷夾起,驀地發覺並沒
有人下箸,不禁略一猶豫。
宋祥仁笑道:“少俠儘管動箸,山居無物,這太不成敬意,這山雞當作敬少俠自用的。”
阿玉辯道:“這怎麼可以?大家吃!”
夾起一塊雞肉就要往宋改的碗裡放,宋祥仁忙道:“使不得,他倆小兄弟沒有練好武藝,吃雞生怕會起風疾,不要給他,少俠既然客氣,老夫先用一塊好了。”
說罷,即將一塊雞肉夾在自己匙裡,隨又說一聲:“請!”
阿玉見既不能夾給兩小,剩下一個與自己差不多年紀的宋啟,當然不好意思夾菜給他吃,只好說一聲:“晚輩遵命。”將雞肉塞進嘴中。
這山雞肉確是又嫩又香,阿玉邊吃邊鑽,還說宋玲兄弟不能吃雞,未免太過可惜,在與宋祥仁夫婦談笑中,不覺又多吃了幾塊。
到這時候,才覺得喉頭微微發麻,以為燒這山雞所放的香料作祟,不禁眉頭一皺,停下筷子。
宋大娘忽然哈哈笑道:“這回倒也。”
阿玉詫異道:“甚麼倒也?”
宋大娘笑道:“雞肉裡教我下了迷藥,所以叫你倒也。”
敢情她認為阿玉始終要倒,竟毫無隱藏地說了出來。
阿玉更加好笑道:“大娘休盡說話來哄我,日裡在樹林裡你說要殺我,這時又說要迷倒我,小子見識雖差,也知大娘絕不會害我。”
宋祥仁望阿玉臉上一眼,笑道:“少俠休聽她婦人胡說,儘管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