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2/4 頁)
清軍還是整個湖南最強大的一支封建武力,憑藉著兵力和火力上的優勢,硬生生衝出了一道防線。
但是麻煩還在前頭,軍食無著,平時出面歡迎官軍計程車紳盡數消失了,即便找到一兩個也是冷著臉:“大清朝養你們何用!大清朝養你們何用!”
原來準備著給官軍勝利返回的慰勞品,也精心藏了起來,準備用於歡迎黑旗軍,但是對於清軍來說,最大的麻煩是敵人潮水的攻勢。
事實上,他們根本搞不清楚敵人到底是誰,吳大澂只覺得一切都瘋了,鄉勇、團練、會黨在一切可能出現或不可能出現的地方襲擊這支脆弱的官軍,特別是零星的掉隊人員更是成了他們攻擊的首要目標。
現在只要一脫離隊伍,就註定是死亡的結局,但是這些鄉勇、團練、會黨往往又會相互攻擊,以致於他根本弄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不過對於原來行軍能力只有三四十公里的清軍來說,每天遭到幾十起甚至上百起的攻擊,簡直是一場惡夢,有的營頭剛一出頭就遇到襲擊,然後一天只跑了五六公里。
部隊的輜重是越來越少,綏鞏軍原來是大小輜重數百輛,紮營要分散十來個村子才行,現在倒好,輜重越丟越多,兵力越打越少,這支裝備精良的部隊現在算是露出了本來面目,竟是所有部隊最肉腳的一個。
有什麼樣的長官就有什麼樣的部隊,吳大澂帶的鞏綏軍實際水平在這種亂戰中一下子就暴露出來,原來是十來個村落住不下,現在一個村子都塞不滿了,再這麼下去的話,說不定一個大院就能把鞏綏軍塞下了。
越是受到襲擊,吳大澂越覺得湖南形勢惡劣,非北撤不可--連湘中都糜爛到這種程度,南下湘南豈不是肉包子打狗。
反而越往北行,越有些忠於大清朝的團練、鄉勇,只是遠火救不了近渴,這些團練、鄉勇也是自身難保--他並不明白大部分團練、鄉勇的叛亂是在絕望之後的一種發洩。
他既然抱定北撤的決心,任是再多的敵人都擋不住他的決心,在四天之後,吳大澂終於把部隊拉回了長沙城。
只不過這支出徵時浩浩蕩蕩的部隊,到現在還沒和黑旗軍開過一槍就近乎於潰滅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潰滅(中)
沒開一槍,已經幾乎全部潰散,這還是客氣的話,如果說句不客氣的話,那就是兵敗如山倒。
從出師到現在,湘軍除了先期撤走的王德榜,幾乎是丟掉了所有的重灌備和輜重,而且在兵力上的損失更大。
出師的時候有兩萬一萬戰兵,長夫三千人,可是撤回長沙時戰兵加上長夫統共只得八千人,其中三千五百人還是先期撤走的王德榜,其餘二萬一千人之中,只有近五千人撤回。
這樣的損失比率,在任何時代都是無法接受的,許多新老營頭都因此消失了,更令人鬱悶的是,他們直到失敗還沒有搞清楚他們是怎麼失敗的,他們又是因何失敗的。
站在黑旗軍一方的軍事史學家很好地總結了吳大澂失敗的原因:“必須指出的是,雖然統領的軍事決策被認為是公開的軍事冒險,以四十個連隊攻擊約有三百營敵軍的湘鄂諸省,但是事實證明,統領有著充滿智慧的目光,敵吳大澂部確屬弱敵”
“但弱敵亦非可以輕視之敵,吳大澂部敵軍所犯的最大錯誤是在沒有查清我軍具體部署之前,已經冒然以主力出長沙,企圖與我決戰,在發現形勢變化之化,決心數變,最後倉皇撤回長沙,導致遭受空前的損失”
“在這裡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敵吳大澂部不顧損失,強行進入湘南與我軍決戰,那麼我軍至少要付出十到二十個連隊的傷亡,敵人的損失,不會超過吳大澂強行撤退所造成的損失!”
“更重要的是,由於吳大澂無謀的撤退所造成軍心民心的變化,雖然造成了我軍在日後剿匪鬥爭上的若干困難,但是這一變化促成了我軍解放長沙的加速”
“因此我們必須說明,湘鄂戰爭是特殊戰爭形勢下的特殊戰例,但是仍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而在吳大澂倉皇撤回長沙的時候,柳宇卻迎來好訊息的到來,那就是經世易支隊已經趕來了。
經世易支隊共有十七個連隊的兵力,是以南越、中越北撤的兵力混編而成,規模差不多是一個加強團,所屬各個戰鬥連隊都經受了對法戰爭戰火的考驗,戰鬥力強。
在柳宇的先期規劃之中,是準備把這個支隊放在廣西作為預備隊和剿匪戰鬥單位,自己只率三十二個連隊攻擊湘鄂,但是由於形勢變化,這個支隊提前投入了湖南戰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