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這個過程,把藤索拉上去,固定在當塔架的岩石上。
之後,兩人再返回橡樹那一端,把一根根藤索拉緊。
他們還在橡樹下做了個簡單的絞盤,讓大米拉著,絞盤轉動,把藤索拉得更緊。
全部六根繩索都固定拉緊之後,日影已經西斜了。
可何田這時的心裡光芒萬丈,她看著初具雛形的索橋,站在懸崖上對著對岸的森林大喊:“啊——啊——”
這個壯舉值得吃點好的慶祝。
從前何田問了易弦,得知他們那裡也吃麵條,她就計劃著什麼時候做一次了。
回到山下的營地,何田讓易弦先燒開水,自己把帶來的麵粉用水瓶裡的溫水混合,揉勻,抓住麵糰在鐵盆邊緣反覆摔打幾次,再蓋上一塊溼潤的布,讓麵糰鬆弛。
這時,水也燒開了。
何田把那隻雪雞退毛剝洗,取出內臟,切下雞胸肉,和一小塊靠近內臟的黃色脂肪備用。
然後她拿出一顆大白蘿蔔,去皮,刨成絲,灑上一勺鹽,放在盆裡揉一會兒,讓鹽分拌勻,靜置十幾分鍾後,蘿蔔裡的水分就被鹽帶出來了。
倒掉這些水,把蘿蔔絲包在一塊布巾裡擠掉剩餘的水分,剁碎雞胸肉和脂肪,加上一點點麵粉,攪成糊狀。
坐在開水鍋邊,何田用一隻小勺子把蘿蔔雞肉糊挖出一勺,輕輕丟進滾水裡,就變成了一個丸子,丸子很快又浮上來,就煮熟了。
一盆餡料全都做成了丸子,放在一邊備用。
這時,面盆裡的面也醒好了。
易弦把麵糰重新揉好,交給何田。
她坐在開水鍋前,揪起一塊麵團,拉長,拉薄,拉到面伸長到最長,再拉就會斷掉時投入滾水中,再揪一塊麵團,如法炮製。
她遞給易弦一團面,“你也來試試!”
兩人像玩耍似的一邊笑一邊做了一鍋麵片兒湯,再把剛才做好的蘿蔔丸子放進湯裡,加上一點蘿蔔乾切的碎丁,就可以吃了。
這碗麵片兒湯吃下去,全身熱乎乎的。
剩下的丸子裝在木盒子裡,很快凍硬了。
“以後吃火鍋的時候用。”何田笑眯眯地說。
剩下的麵糰被擀成薄片,切成手指寬的條,三五條盤成一團,也凍起來,沒時間準備食物時可以直接下在滾水裡煮一碗麵。當然了,這個手擀麵也能放在火鍋裡,易弦說了,吃完火鍋裡的菜、肉,最後把手擀麵下在湯鍋裡,麵條就能吸收之前在鍋裡燙過才那些食材的香味,吃一碗這麼煮成的面,這頓火鍋才算吃得完滿了。
吃過一次魚肉涮鍋之後,易弦跟何田說了更多火鍋的事。
森林裡沒有牛羊,但是魚,雞是有的,冰河化開後,河水重新流動,林子間的水塘和沼澤再次成為食物豐富的地方。候鳥們又飛回來,在水塘覓食,求偶,下蛋,這時能打到很多的禽鳥,野鴨,大雁,野鵝……河裡的魚蝦也更多了。
河蝦可以用來做蝦滑,林子裡又生出很多菌類和野菜,通通都可以用來當火鍋的食材。
討論著怎麼做更多美味的食物,雖然帳篷外還是冰雪世界,可是帳篷內,卻恍惚間已經聞到春天的氣息。
作者有話要說: “我想讓你好好的。”
今天也祝大家用餐愉快。
第26章 竹筒臘肉飯
第二天早上; 何田和易弦去營地附近的竹林砍伐竹子。
大嚴寒的突然到來和之後上百年的延續; 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森林物種的多樣性。
寒帶植物得到更多適宜的環境而向南擴大它們的生存範圍,一些溫帶甚至是亞熱帶植物在變成寒帶的地區存活下來; 曾經是人類頻繁活動的地區引進了許多外來物種,也有存活下來的。
何田所在的這片森林就是如此。
除了寒帶森林中常見的針葉樹木,這裡還有大片的竹林; 沼澤邊上有一片柳樹林; 一直到十月底還綠意盈盈。
竹子的纖維有木纖維沒有的一些特點,它們更加柔韌,有彈性; 而且最棒的是,竹子中空,可以用來做很多工具,比如水壺; 水杯、水舀,小盒子之類的容器,打通竹節之後一根長竹子就能當煙囪; 劈開之後能做成竹凳竹床之類的傢俱,劈得更細的竹篾可以編織各種籃子、筐子、竹匾等等器具。
當然; 竹子還可以當做建材。
易弦告訴何田,他們的城市裡有很多河流; 有些河上的橋就是用竹子做的竹索橋,還有些窮人,把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