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1/4 頁)
“父皇,兒臣以為不妥,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父皇關係我大西帝國地命脈,豈是李無庸那個滿身的銅臭可以比擬的。那巴蜀之地由我等兄弟守衛必然可以萬無一失。”艾能奇得意道。
“父皇,兒臣以為三弟不適合在前線守衛,應該在白帝城防備唐軍從湖北進軍。”孫可望望著李定國冷笑道:“父皇,兒臣前些日子曾在成都大街中聽一逃難的難民說,李無庸在北京建了一凌煙閣,上有功臣二十三位,當時曾有大臣進言說排上二十四位剛好與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相同,當時李無庸回答說是此還有一人是留與另外一人。宋獻策問其姓名。李無庸說了一個人,父皇,您知道說的是誰嗎?”
“是什麼人?”不光張獻忠感到好奇,就是大殿中人都是好奇之色。
“嘿嘿,那就是我們的好三弟啊!”孫可望冷冷的望了一眼李定國道:“李無庸親自許諾,他日封李定國國公之位,所以李定國不能駐守巴蜀要道。”
“父皇!”李定國大吃一驚。
“不必說了,此必是李無庸的離間之計。定國,你繼續當你的大將軍吧!把守我大西門戶。”張獻忠皺了一下眉頭,甩了甩龍袍就朝後宮走了過去。
''
(全本小說網 )
第二百零九回 秦氏忠烈
第二百零九回秦氏忠烈
漢中城下,旌旗大帳綿延數十里,這裡正是大唐帝國西征的大本營所在,李巖的十萬大軍與李無庸的十五萬大軍,共計二十五萬大軍都雲集如此。wWW。。
此時的中軍大帳中,李巖、紅娘子等西征大將老老實實的跪在御案前,劉啟、羅振川、曹百原等隨駕將軍則站在一旁,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大帳中氣氛陡然的凝重起來。皇帝李無庸臉色平靜,也看不出其中的任何喜怒之色,都說天威難測,這個時候誰也不敢說出聲來,天知道皇帝的心裡是怎麼想的,雖然李巖位列國公,平日裡與眾人的關係也還比較融洽,但是如今卻是損兵折將,更重要的是皇帝陛下在金殿之上親自點的將,大唐帝國剛剛統一了北方,只剩下兩個小小的四川與雲南了,沒想到的是擁有十萬大軍的李巖居然損兵折將。
“起來吧!”李無庸嘆息道:“那李定國也確實是個人物,你能保住自己的大營都不錯了,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你李巖也是個久經沙場的將軍了,居然被他襲了大營,怎麼說都說不過去,雖然是軍前小挫,但是朕要是不罰你,恐怕以後軍令難行,朕今日就罰你一年俸祿,你可心服?”
“臣謝陛下隆恩。”李巖等人大喜。紛紛站起身來,退到三將之後。
“如今朕大軍二十五萬來取四川,那張獻忠必然有防備,各位將軍必須緊守關口。不可掉以輕心,要知道危國公的今日就是你們地榜樣,李定國、劉文秀不可小窺啊!張獻忠有此二人守住四川門戶,不想點辦法,還真不知道怎樣對付他呢!”李無庸掃了一眼案上的地圖淡笑道。
眾人也不知道李無庸是真的不知道,還是根本沒有放在心上。“陛下,臣近日曾聽聞四川中有人謠言。陛下準備招降李定國,並且準備把他列在凌煙閣上。並且要風國公之位?不知道此事是否當真?”李巖見大帳中無一人說話,只得做了出頭鳥。
“喲,危國公知道的還蠻快的啊!朕還以為你還要段時間才知道這個訊息呢!”李無庸大笑道:“不錯,是有這個訊息,這個訊息是朕命人散發出去的,一方面朕也確實有此意,李定國是個難得的人才。我大唐需要這樣地將軍,授予一個國公,也不算破格;其二,那張獻忠雖然也有兒子,但是年紀幼小,根本不能承擔大任,朕曾聽聞張獻忠不止一次的對孫可望說,準備在他們四個人當中挑選一個做太子。雖然大西在朕看來不過是一群盜匪罷了,但是在他們地心裡卻不是這麼想的,那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三個人卻不是那麼想的,那張椅子誰都想坐上去,只可惜的李定國無論是在兵法韜略,還是在四川中的人望都遠遠超過他們三個人。張獻忠也是一個疑心病很重的傢伙,離間之計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能起到作用的,但是那螞蟻毀堤地時候,不是一下子就成功,而是一步一步的來,朕一次不行,就用第二次,慢慢的來,朕就不相信那張獻忠不中招。”
“陛下盛名。”劉啟等將齊聲高呼道。
四川不同於別的戰場,在這裡到處都可以稱的上是天險。那大西軍隊在這裡算是主人了。地利之熟悉要遠遠的超過唐軍,再加上李定國等人也都是能征善戰之輩。把四川守的象鐵桶一樣,李無庸若不想點偏門,還不知道這場戰爭會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