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解釋清楚這其中所有涉及之事後,新任這位知縣也是欣然頷首,暗道一聲果然!
畢竟那等道途不便之境,除了他家續而將餘下數十畝,也一併置辦了下來,想來定是再無一人願意,去到那處安家了。那百畝良田歸入他家名下,也早已是註定之事,此刻提及倒也不礙的。
當然能在年終,考評之前說動了那位拿銀子換了地去,對他這位知縣大人而言,才是最好不過。只是略露出此意之時,卻從一旁之人的婉轉言語中,獲悉了事情的原委。
因此才有了暗示書辦一樁,既然那位是由於現銀不足,才猶豫不決,暫留了其餘兩個山頭,待來年再議。可自己年終的考績卻是萬不敢有任何偏差,所以說動其改變心意,才是必行這路。
眼見這事必得就此耽擱數日,卻不想,這位沈書辦還真是個聰明人,曉得何事為重!老爺此刻的心思,他是拿捏的極準,中間不過停了一天,便又來回復說,只要將那連片之灘塗作了添頭,劃歸了那位盧姓書生名下,便足有七、八成的把握,說定此樁。
漫說是無人問津的灘塗之地,就是再添上河灘對岸的閒置樹林與他家,又有何難!此縣本就是人少地多,只是這地嘛多為荒棄已久的罷了。若說那位此前所購置的良田,在那交通便利的近郊,必得眾人競相爭買才是。
只可惜,那片所在卻是遠郊之處,即便與最近的鎮子相距,亦有三十餘里。此刻才算將心思稍稍轉回三分,輕嘆一聲後合上文案,端茶吃了兩口。
而那旁正翻自家賬本的太太顧氏,剛才見其沉默良久,也是有心提醒一句道:“老爺也莫要只顧著考績一項,咱們府上各處的開銷也是愈發緊張,還是得多留意一二的。”
一句提醒,確實又將對面這位的思緒拉回了大半,沉吟片刻後倒也不再多言,隻身出了內室向前院而去。
“瞧著老爺是去尋錢穀師爺了,想必太太剛才的提醒,老爺全都入耳了。”一旁推門進來回稟與自家主子知曉的,忙又順手給太太續了杯熱茶後,才輕手輕腳的退出了屋外。
若此時情景,叫本有意聽取沈書辦指點,略在孝敬一項上減去三分的梁掌櫃,不知會有那般作想。而另一頭,提出此意的衙門老人沈書辦自己,又該會是怎樣面露愕然之色,便是不言而喻的了。
令這位新任知縣頗感意外的是,即便自己貪一時之功,曾有暗示過那沈姓書辦,此樁若是得逞無需太多孝敬也是情有可原。卻不想,事隔五日之後,那位盧姓官家子弟,與購地銀兩一併封好的那份孝敬也是分毫未減!
“這是難道先前之言,只是試探與老爺我不成?”
一旁矮著身形的書辦,忙不迭低聲告訴他知:“看來那位也是真上了心思,聽說這短缺的銀兩,是另行同旁人借渡而得,並非是有意隱瞞老爺的。只是,往後在那茶園諸事之上,還需老爺您多多照拂一二才是他此番之意!”
☆、第六十四章意外添頭
哦?就只為多加照拂一二,這位盧姓官家子弟,便寧可伸手借渡了銀兩,也未曾少了我知縣的那份孝敬。看來,若不是一旁熟知門道之輩加以點撥,也定然不是一般的官宦人家出身!
伸手與外人借渡銀兩一事,在官宦子弟眼中,無疑是頗令人羞於啟齒之舉。而這位卻能在如此之短的時日內,便將此事落實,足見其對於開闢茶園很是用心。
若非這般,又何必如此大費周折,想要先行置辦一座山頭,待等三年見效後,再來商議購置餘下兩座之事?細細思量一番,愈發令那位新任知縣是堅信不疑,定是為銀兩不足一事所困,又不敢驚動府中的家人、兄弟,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就算是世家高門出身,也未必就不曾有過發愁之時。畢竟人生在世,哪有事事順心,坦途一片的哦!”心中感慨良久,不覺已是搖了搖頭,低笑著喃喃自語起來。
反倒是那旁,一直靜候身側的沈書辦,小心看了眼知縣大人,才有意壓低了聲音,提醒道:“要說大人能照拂那位的,眼前正有那麼一樁,必得那位深感大人的用心良苦!”
“哦,但講無妨。”見其一臉的誠懇,這旁的董知縣也已順勢微微頷首,接了一句。
“按理說他家若只得了一個山頭,想必所需的茶農必是不多,但如今突然多出兩座來,一時之間恐也是找尋不齊吧?”半點唏噓的比了比桌面上的文案,心中愈發是篤定起來。
剛才自己提議知縣大人,眼前就有一樁可照拂盧爺之事。那位面上的神色已是顯露無遺,必是有所意動才對,再經由一番利弊擺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