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頁)
際戰閃斯�小!�
“若都收繳了朝廷所有,倒還罷了。可這分明就是仍有其成了荒蕪之地,才更令人好生奇怪!”
“是啊!當初若是歸了朝廷,又何來我們置辦山林一事?”
身旁的二奶奶不覺,又是一句問道:“還有一樁更是奇怪。怎麼說此事也不過距今五十餘載,按理說這建鎮已有百年曆史的四合,卻是從未聽聞過,本地曾有如此規模的茶莊存在,更是令人費解不已!”
禁不住‘噝!’的一聲,皺起來眉來,頷首應道一句:“經由娘子這般一提,還真是如此!”沉吟片刻後,已是定下心思,肯定道:“無論那樁舊事,真與這史書上的記載有無關聯,如今已歸入我家名下便以與原先那戶,再無干系可言!”
微微一震,抬頭看了一眼對方,卻又是含笑點頭附和道:“果然還是我著相了。本就是荒無山頭一座,如今就連略知當年一些瑣事的老人們,也都不在了。你我這般的外來之人,又從何得知一二,自然是毫無干係可言!”
決心瞥開此樁,看不清頭緒的朝廷舊事,只做不知便罷。
其實,兩人心中也是透亮的很,此間種種怪異之處,總逃不過與朝廷歷來的黨政之事有關罷了。與其苦苦探究為何,倒不如只當從未知曉,安心打理了這方山水,才是當務之急。
畢竟這樁舊事,過去已近一個甲子。就算那當事之人中還有存活於世的,少說也得八十開外了。原本這世間能活過這般年歲的,已是屈指可數,又何來舊案重提一事,更是毫無可能。
就此放下這樁,卻在兩天後梁掌櫃的到來時,得知了一個大好的訊息!
“哦!你是說這位新任的知縣大人,也是有意將那連著的三座荒山,都一併歸入了我家名下。銀兩上因有法度在,不敢隨意妄為,卻是可將那連作一片河灘之地,也都一併歸在名下?”
“正是如此。另有那沈書辦提醒一句,如今這位是一門心思系在考績一項上,因此就算不與他豐厚的謝銀,也定是不會有所。”
不待那旁梁掌櫃告訴完,卻見這旁的盧二爺,已是擺手輕笑打斷下來:“萬不可如此!想必那位是建功心切,但就其出身而言,斷是不會謝絕銀兩此樁之事的。”
言及於此,後面自是不必再細說,留給那旁本就深知衙門之道的梁掌櫃,自己領會去了。
確實無需再言太多,那位匆匆趕來報信之人,也已是心領神會這其中之意了。不覺對於眼前這位,看似年歲尚輕的文弱書生,愈發是敬佩不已!
旁人家一聽,有這等好事定是欣然接受,哪會這般定下心來細細思量再三的。恐是因此吃罪了府衙之人,還尚不自知哦!就是方才自己在初聞此樁之時,也不過是片刻的恍神,便開始欣然頷首連連,只道是遇上了好事一樁。
卻不想,若真是如此行事了,往後待等那位轉了心思,不再執著與考績一事後,自家又該如何應對往日的這一錯漏之處?
到底還是盧二爺這般的官宦子弟,對於為官之人的心思,最是看得透徹!無需多言,已是一針見血,直擊要害所在,非常人所能比肩一二的!
見他面色變了又變後,這旁的盧二爺不禁低笑一句:“不妨事,畢竟此事還未出手辦理,此刻曉得其中利害,也是不晚。只要按部就班順勢而為,便無需擔憂那位會轉了心思。”
“有道是縣官不如現管,既然在其管轄之內,自當萬事需謹慎此才是!”
☆、第六十三章地契到手(下)
“是,是,盧二爺提醒的極是!”忙不迭一個勁的點頭,口中更是連連稱是。心中何等的驚濤駭浪,也只有他自己明白,虧得不曾一口將此事應聲接下。若是不然,又該是怎樣的後果,卻是不敢往下思量片刻。
雖說那衙門的沈書辦,並無意陷自己於不義,更是不會對盧家二爺起了歹意。反覆再三思量之下,這一切起因皆是因為他沈書辦,急於將辦成此事,才不得已有了如此說道。
隨後,在盧二爺口中亦是聽到了同樣的推斷,不免暗自抹了一把冷汗,長長吁了一口氣,才徹底安下心來。
迴轉家中之後,在與自家娘子提起剛才那一段來,還不禁連讚了兩聲。引得一旁的程氏也是頷首不止:“別瞧著那位盧二爺,今年不過弱冠年紀,可心思縝密確實是不假。”
剛提了這句,不免轉口追問起身邊的丈夫來:“好似聽當家的你曾有提過一句,那位盧家二爺正是因為,府上兄弟們還未曾分家,才不得不隱瞞了家中,在此購置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