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拒而耿耿於懷。大哥為了表示誠意,自己斬斷了一根手指,答應從此追隨在古展身邊,為其做牛做馬,這才藉助小和興的勢力,保住了弟弟平安。
說是世事無常也好,說是在劫難逃也罷,渺小的個體就這樣被命運的洪流所吞沒,來不及掙扎與呼救,狼狽地捲入了無邊無際的江湖,一去不回。
…
蔣家的老宅早在媽媽帶著他離開廟口街時就已經變賣了,兜兜轉轉更換過無數姓氏。蔣亦傑故地重遊,只好住在隔壁潮州佬開的簡陋旅館裡。
潮州佬七十多歲,無兒無女,記性倒好,見了蔣亦傑一口一個小妹地叫著,不但不肯收錢,還非要拉著他一起吃晚飯。一盤芥菜,幾顆蘆筍,配上醬碟就是一餐飯,蔣亦傑卻吃得無比香甜。童年的味道沉澱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
飯桌對面的電視機和主人一樣,早過了使用年限,訊號極差,時不時跳一陣雪花。潮州佬耳背,音量開得轟隆作響,遮蓋了輪渡碼頭上傳來的汽笛聲和街巷上孩子們瘋跑的尖叫聲。
吱——吱——穿套裝的女主播閃現出來,笑得四平八穩。帆頭角地界上,永遠不缺少新聞。
一邊是仲夏之星歡樂節的盛大召開,一邊是小和興和洪社堂主沙皮被人亂刀砍殺。兩邊都是一樣的精彩。殺手們帶著小丑面具,穿著夏威夷草裙,混在歡樂節遊行的花車隊伍之中,躲過巡邏警察的視線,血洗了沙皮位於歡樂節會場隔壁的堂口。
小和興的高階成員們被集體帶去警局協助調查,卻又很快得以釋放。一批癌症末期患者主動去警局自首,承擔了所有罪名。誰都知道這些人是頂包的,背後真兇另有其人,可是江湖事江湖了,社團的恩怨糾葛,警方有時也束手無策。
沙皮與龍準,古展,佛頭一起,被稱為小和興四大金剛。他們所領導的和洪、和義、和新、和英幾家堂口,佔去了小和興半壁江山。如今四大金剛死了一個,就好像平平穩穩的麻將桌忽然間去了一條腿,搖搖擺擺的,剩下三家各懷鬼胎,局勢動盪不安,雲詭波譎。
沙皮留下的和洪社是塊肥肉,有人想扶持傀儡暗地收入囊中,有人想二一添作五分而食之,有人想落井下石除去搶生意的潛在對手把這塊肉拎起來,套上鉤子,就成了上好的餌料,不知道是誰手持著釣竿,引逗起眾人互相廝殺,等待最後坐收漁利。
蔣亦傑掏出支菸點上,大力吸了幾口,煙霧直直噴向半空,嘴角淡淡牽起個似有若無的笑意。眼前迷濛一片,心裡卻漸漸透亮。
在遙遠的帆頭角,混戰一觸即發,可真是個好時候!
作者有話要說:‘【雙花紅棍】“紅棍”,“白紙扇”,“草鞋”,都是傳統香港幫會中職務的名稱。“紅棍”也稱“四二六”或“十二底”,是黑幫堂口裡的“高階職員”,也是“金牌打手”。被推舉為“坐館”的人,必須具備“紅棍”資格。而所有“紅棍”當中最能打的,被稱為“雙花紅棍”。【裡島】裡島是我虛構出來的地名,地處南海,由十三座大大小小的島嶼所組成。大體以當代香港的自然環境、人文歷史、傳統習俗為範本,也適當借鑑了臺灣的政治格局和日本的黑道文化。【小和興】裡島範圍內能叫得出名號的幫會,分別是“同生會”,“大元幫”,“小和興”三家。“同生會”盤踞裡島東區,軍火、賭場、毒品、色情業無一不沾,是集團化管理的黑道帝國。“大元幫”是西區嚴家的家族產業,早年以毒品起家,逐漸洗白,轉做正行。而“小和興”是由分散在十三島各處大大小小的“和”字頭堂口集結而成。人數最多,勢力最廣,每三年民主選舉一位坐館——也就是龍頭老大。坐館可連任。【黑道】作者是傳統港片愛好者,關於黑道的認知也大多來自於香港黑幫電影。有任何錯漏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正。前面兩篇黑道文曾經被詬病說黑道氛圍不夠濃,小受不夠強。這一次我努力嘗試寫一個更強大些的小受和更殘酷些的黑道,希望能有點小小的進步。如果把同生會比喻成“黑道的富豪”,嚴家比喻成“黑道的貴族”,那麼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更像是“黑道的草根”吧
☆、毒蛇龍準
小和興,傳承自洪門,其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二十世紀初年。
當時廣東洪門天寶心派遣頭目來島開新香堂,見這裡外十三島上的大小社團四分五裂、一盤散沙,便將各路人馬集合起來,傳授了洪門的拳法、組織和幫規,協議和平共存。為確立“以和為貴”的精神,所有堂口全部用“和”字開頭,幫會的名號也取“長興不衰”之意,定為小和興。
一九二五年反帝大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