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悲!可憐!可恨!”
他拂袖便走。
“周文賓,我要殺了你!”朱秀玉大哭大叫,摔了一地東西,發洩過後平靜了下來,氣頭上時,確實想讓皇兄治周文賓死罪,然而冷靜下來一想,卻更加欽慕他:他為好友不平,足見仁義,他不慕權貴,生性正直,文人不就需要如此風骨麼?
周文賓昏沉沉走在路上,心中懊悔不迭,他只圖一時嘴上痛快,卻全未顧及後果 ,他是不怕死,但家人呢?想到父母、顧湘月、府中人個個都要受他連累,他連轉回去磕頭請罪的心都有了,回到家中,徐禎卿迎了上來,“你從宮中回來?你去了哪裡?皇上鹿鳴宴都賞過了。”
“我將公主罵了!”周文賓喃喃說道,
“何苦來?”徐禎卿唉聲嘆氣,“公主如此,皇上亦如此,你何必為了我得罪公主?”
周文賓一愣,道:“此話怎講?”
徐禎卿苦笑道:“你昏倒之後,我們留在宮中等候,起初擬我是二甲第七名,而後天子賜宴,見了我之後便說保留我進士之名,但不可封我做官,只因只因我相貌醜陋,他不願時時見到我!”
周文賓怒火攻心,連罵道:“昏君!昏君!科舉竟然以貌取人,如此朝廷,我們讀書何益?”
“噤聲!”徐禎卿忙拖著他往屋裡走,笑道:“我都不氣,你氣什麼?我中進士,也算有個功名,不讓我做官,我又有何損失?你何必動怒?來,來,你身子未曾痊癒,還是回屋躺下,我給你說些有趣的事情。”
周文賓苦笑道:“昌谷,我沒事,你如何打算?即刻返回吳中?”
徐禎卿笑道:“我橫豎無事,且陪你些時日罷。前些日為了應試,還不曾好好遊玩一番,怎能這樣就走?”
作者有話要說: ①註釋,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出自詩經。小雅。青蠅,指像青蠅一般討人厭,跟讒言害人者一樣,禍國殃民。
②解縉:與楊慎、徐渭並稱明朝三大才子,永樂大典總編纂。言語不慎,令聽者有意,最終遭人害死。
☆、鴛鴦失竊
唐寅鋃鐺入獄,從來不求人的文徵明一遍遍在腦海中想著父親那些同僚好友誰可幫忙,一一寫信求情。
他將自己用了一年多時間才繪好的長卷仿米氏雲山圖與桃源問津圖卷胡亂賣給了富商,湊了二千兩銀子,一多半拿去給人四處打點,剩四百兩交給了唐寅的妹妹。
唐寅的家人相繼過世,家中只剩下妻子與妹妹,他們這些朋友不去照顧誰來照顧?
錢全使出去了,家裡仍是一貧如洗,文徵明忙著唐寅的事,以至於根本顧不上對住在家中的姚婆婆祖孫倆噓寒問暖,倒是姚婆婆知曉文府也不寬裕,私下讓孫子出去攬些活計做。
這日,文老太太將文徵明叫到跟前,道:“兒啊,你父親臨終時讓你娶湘兒不是麼?我知道你為了子畏之事忙前忙後,你要守孝三年這也是為人子之責,但信物你究竟送去了沒有?否則人家姑娘憑什麼等你?還有,我若一朝去見了你父親,我不許你這般苦,四十九日即可,聽到沒有?”
文徵明含淚答應了出來,自父親過世後,母親也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他哪有心情想自己的事情?如今母親一提,他也覺得有理。
他的確送了玉佩給顧湘月,還被人搶去了,但那不過是臨別贈禮,算不得聘禮,往後若是說起來,理虧的還是文家。
守孝三年,誰知這其中會不會有甚變數?
他仔細地想了想,想到壓箱底還有一雙玉鴛鴦,意義雖好,只是無孔不能隨身攜帶,並且是母親的陪嫁之物,故而從未想著用此物贈人。
他回房寫了封信,開頭仍是“徴明謹奉湘月妝次:東甌一別,忽忽月餘,前父見背,後友不測,餘無他忖,唯期子畏冤白返吳,故典仿、桃二圖,藉以疏可言之人。嗚呼,雖痛而不能代也,孝身而不敢復哀,目北泣下,悲亦甚矣!今從母訓,奉玉鴛為聘,恐三載久遠,間生變而文氏無理以對人論。而相隔兩地,俱為一體,近遠親思,不盡相同,後願為描黛,願為卸釵,朝暮不厭。月無長圓,唯天可鑑也,奉吾妹察之。
寫完他將信放好,又去翻了那對玉鴛鴦出來,不想卻看到姚婆婆在啃光饅頭,見了他,忙藏於身後,笑道:“文公子。”
文徵明上前道:“姚婆婆,請喚我徴明便可。婆婆為何只是用些饅頭?午飯無人送來麼?水生哥何在?”
他不停追問,姚婆婆才道:“文家也不富裕,我知道你忙唐公子事,便叫水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