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4 頁)
如今剛剛裡順手,卻遇見這樣天災人禍,歸縣五千多戶百姓,大大小小几萬人呢,老天爺在這般這般作弄下去,不僅春季無收,只怕秋下也要顆粒無收。農夫怕久旱,幾萬張嘴看著你父親吃飯,這要多少糧食?幾萬百姓一旦飢寒交迫,必定難以壓服,你父親孤身一人,如何是好?”
懷瑜沒想到僅僅一個乾旱,母親竟然想得這樣深遠透徹。看來自己父母並非無能之輩,乃是情勢逼人,前生他們潛能沒有激發啊。因笑著介面道:“母親可還記得去年秋下我曾經叫父親平抑糧價收購大批糧食,如今還堆在庫裡,約莫萬旦之數呢。”
白氏聞言就歡喜起來:“你父親確乎說過這話,擔心好幾日怕這些糧食要爛在手裡,如今倒是歪打正著,正好派上用場了。”
☆、第 107 章
歸縣是個山城;之前澆灌良田的山泉因為乾旱而枯竭,童如山目下所做;只有冒險將長堤劈開一個口子,引水灌溉沿河良田。只是沿河良田相較於整個歸縣不到十分之一。且稻子已然受災;秋下收成只在七成左右,自給自足就很不錯了。更不無有餘糧支援他出。
童如山目下所做;一是向朝廷反應等待朝廷救援;二則組織下轄百姓抗旱救災。懷瑜囤積糧食是他最後依仗。
六月間;歸縣傳回訊息,歸縣下轄地區;除了沿河地帶;其餘地界莊家幾乎全部汗死,童如山雖然組織百姓挑水保苗之舉至此全部破滅。
歸縣大多數百姓已經開始斷頓;童如山一道道摺子上去,因為受災面積太大,朝廷救濟糧遲遲沒有下文。
作為峽洲最大行政長官許大人只得傳令各地縣令,動員大戶,捐贈財務自救。
童如山跟屬官商議出兩條決意,一是動員大戶無償捐贈,二是跟大戶挪借糧食。童如山承諾,一旦朝廷發放了救濟糧款,會按照市價兌付。
懷瑜趕到了歸縣力挺父親組織捐贈活動。懷瑜在歸縣平抑糧價之時總共收買五千多一石,懷瑜除了一次性捐贈米糧二千石,再有三千石,懷瑜承諾按照市價一半,一兩一石,賤賣給官府。
捐贈儀式起先猶如一潭死水,大家互相觀望都不行動。懷瑜的行動恰似抽去了死潭閘門,洪水便洶湧起來。捐贈儀式空前成功,除了懷瑜手裡五千石,石童如山另外無償募集了米糧三千石。另外各商鋪慷慨捐贈實物金銀,摺合現金三千多兩。
歸縣下轄一萬五千多人,除開沿河地帶五百大戶人家三千多人,還有一萬二千多長嘴看著童如山嗷嗷待哺。
若要順利度過災荒,至少需要一萬二千石米糧。
童如山手裡現有了八千石糧食,缺口五千石。
懷瑜建議父親將三千銀子購買藥材儲備,因為災荒往往伴隨著疾病。糧食缺口可以等待朝廷解決。但是,童如山跟屬官們商議決定,派人進川購買三千但米糧。
鄉紳們理由也很充足,吃飽了肚子自然沒病,身子再好,沒有吃食也是餓死。
童如山雖是主官,也難以抗衡所有官吏。再者,災荒之年吃飽肚子實在很重要。
懷瑜只有閉嘴。
卻不料派進川收購官員鎩羽而歸,之前因為邊疆戰事,朝廷已經向川陝徵糧,如今湖廣地區大面積受災,進川船隊多如牛毛,四川境內米糧一夜之間從一兩兩石暴漲成兩兩一石。縣丞怕擔責任,空船而回。
一貫儒雅童如山氣得破口大罵:“糊塗東西,二兩不買,等到三兩四兩麼?”
縣丞折回再買,這回已經長成了五兩兩石了,三千銀子除開繳費,只購得糧食千石。一來一往,折了糧食五百石,縣丞楊萬德家貧,拆骨賣肉也賠不起。救災賬款都是歸縣鄉紳知名之士,群起攻訐楊萬里尸位素餐。要將他法辦入獄,毀家抵債。
楊萬德只得承諾賠償,引咎辭職。
目前正是用人之際,童如山既往不咎留下了他,並替他承擔責任,只說自己沒有交代清楚,提出讓楊萬德補足損失五百石。得到鄉紳許可。
楊萬德家中只有幾畝薄田,哪裡能夠承擔如此鉅債。
童如山私下替他補足了餘額。
楊萬德感激之餘並無多話,此後,楊萬德終其一生,鞍前馬後跟隨童如山。這是後話了。
到了八月,旱情影響已經到了宜城,周邊饑民蜂擁而至。
懷瑜跟祖父外祖父商議,不等官府上門,率先行動起來。童家藥行搭起了粥棚,並承諾,施粥三月,粥飯插筷子不倒,毛巾敷子裹著不滲。
白家門前也搭起了涼棚,白老爺子親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