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部分(第3/4 頁)
如果能成功的話,會大致上恢復北宋當年的疆域。
這太誘人了,尤其在報仇雪恨自信提升的當下。每一個南宋人都心癢難耐起來,這真的可行嗎?朝中很快分成主戰、主守兩派,並各自列舉了一大堆理由。
主守的人是史嵩之,他有那麼點私心,不願意在他伯父之後有人迅速立功,成為新一代權臣。他說,中原早已殘破,軍隊北進無法自給自足,完全要從南方調運。眼下南宋本就國力空虛,根本無法支撐,尤其此舉是與蒙古爭利,無異於虎口奪食,恐為蒙古南侵製造理由。
平心而論,他說得有些道理。可千載一時的機遇出現了,真的要眼睜睜地放過嗎?軍方趙範、趙葵兄弟,新任宰相鄭清之都提議當機立斷,馬上出兵搶地盤。
支援他們這一觀點的,是蒙古軍隊近期詭異的動向,他們靜悄悄地向更北的北方運動,對中原大片土地視而不見。
蒙古貴為大陸有史以來版圖最廣袤的國家,其領導人要下的棋實在是太大了。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誠然是大片土地,然而卻不能始終只關注這一塊區域。
首要的世仇大敵金國被消滅,已經完成了蒙古的宏觀意圖。現在,他們必須得把目光投射到其他的區域裡去。
比如高麗,比如欽察。
說來高麗純粹是無妄之災,它好好地在朝鮮半島上過小日子,突然間一夥金國敗兵逃了進來,緊跟著蒙古人也到了。
高麗國王住得很偏,對市場行情卻很瞭解。他第一時間向成吉思汗效忠,帶人幫著蒙古人把金國逃兵給滅了,同時檢查國庫,決定每年給蒙古人上貢。這讓成吉思汗很滿意,高麗順利渡過險關。可隨後就被一個偶然事件打破。
高麗的治安差了些,蒙古使者在路上被強盜殺了。高麗方面集體冒冷汗,商量的結果地球人都知道,他們理直氣壯地宣稱啥也不知道。恰巧當時花剌子模不顧一切向蒙古挑釁,蒙古軍除少量留守之外傾巢出去西征,連木華黎都只有一萬多嫡系,哪有空理會既偏又遠還窮的高麗!
一連七年信使不通。
窩闊臺上任,派人一連攻下高麗四十多座城,高麗人又服了。蒙古留下七十二個官員後撤軍。一年後,七十二人全部被殺,高麗人又不服了。蒙古人再打過去,很不巧,主將居然被流矢射殺了。這下子高麗人心氣大增,居然衝出朝鮮半島,殺進了蒙古人的轄區。
這事剛好發生在公元1233年,也就是蒙、宋聯手滅金時。小小的高麗人在背後舞刀弄槍,蒙古人快氣瘋了,他們當然得先解決這些。
同時得兼顧欽察草原。
朮赤死得太早太突然,金帳汗國的壓力大增。身在異域,不進則退,蒙古人為此召開全族大會,商量怎樣解決。
不知是出於怎樣的心態,或許都是草原地貌的原因吧,蒙古人對中亞、欽察一帶地區的興趣明顯比黃河、長江流域內的漢族聚居區濃厚。
這次全族大會定下了一個空前絕後的決策,為了西方,蒙古黃金家族的所有支脈、萬戶以下所有那顏的長子全部聚集出征。
引用《元朝秘史》中的原話是:“其諸王內教巴禿(拔都)為長,在內出去的教古餘克(貴由)為長。凡徵進去的諸王、駙馬、萬千百戶,也都教長子出征。這都教長子出征的緣故,因兄察阿歹(察合臺)說將來:長子出征呵,則人馬眾多,威勢盛大。聞說那敵人好生剛硬,我兄察阿歹謹慎的上頭,所以教長子出征,其緣故是這般。”
這種語言風格很有特色,元朝百年之後,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他們說話也這個味道。限於篇幅,不然把朱元璋立在太學裡的一塊訓誡碑原文錄上來,可以互相印證。
長子西征名義上以長子中的長子拔都為主帥,實際上的前軍主帥是橫掃歐亞,不久前還隨成吉思汗攻掠過那片土地的速不臺。
這場聲勢空前浩大的西征要在公元1235年才展開,可準備工作要提前很多,至少兵力都在向西方集結。
遠在江南的南宋不見得能迅速知道這些機密,但隨著蒙古兵力向西集結,整個中原地帶變得空虛起來的事實,卻再清晰不過地展現在他們的面前。
趙昀讚歎曰:“中原好機會!”
宋廷決意北進,以據關守河、收復三京。為此趙昀大展帝威,辦了件在宋朝前所未見的狠事。他把之前的主守派,從史嵩之開始全體罷免,都放假回家,徹底杜絕這些反對派在後方搞小動作。之後任命趙葵為收復三京的主帥,趙範為兩淮制置使兼沿邊制置副使,節制兩淮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