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東山再起,但是像南漢劉氏這樣的禽獸,只要出了番禺,就註定什麼了都不是。
但是要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終極目的呢?潘美想來想去,只好再次求助於他的親密戰友——劉鋹。歷史證明,劉鋹在這場戰爭中給潘美的幫助無比巨大,從戰爭開始直到戰爭結束,堪稱對潘美有求必應。這時潘美向番禺發出資訊,聲稱自己嫌走路太累,要直接坐上伍彥柔開來的戰船,從賀水的原路直搗南漢國都。
劉鋹慌了,伍彥柔脆敗,只一個照面就被潘美放倒,這太出他意外了。怎麼辦?他和龔澄樞面面相覷,最後的答案仍然還是潘崇徹。事情緊急,脾氣本來就不是原則。劉鋹加封潘崇徹為內太師、馬步軍都統,給他三萬人馬,要他馬上北上,不必考慮別的,只要他守住賀水。
賀江,潘崇徹再沒多話,領兵就出去了。這讓劉鋹稍微安心,但他絕對想不到,潘崇徹在走出番禺城時,臉上的表情是深入骨髓的譏諷。他清楚,南漢完了,就從這時起,南漢就註定了亡國。誰都知道,南漢真正的門戶在哪兒。
是韶關!
一條賀水,幾十條船,這怎麼能成為亡國的危險?無論是水路還是旱路,不過都是行軍的道路,只要加強防守就是了。可韶關不同,那是南漢六十餘年來重中之重的必保關隘,是劉鋹的祖先多年心血鑄成的門戶,重要性在南漢盡人皆知,可笑劉鋹和龔澄樞居然連這都不知道,還能不亡國嗎?
之後潘崇徹就盡心竭力地防守起了賀水,他可以問心無愧向劉鋹的老爹,他的老領導劉晟的在天之靈起誓,賀水在他的防守之下穩如磐石,絕對不會被攻破。
事實上,潘美根本就沒到賀水這邊來。
潘美在公元970年的10月從賀州出兵,殺數千人,攻破南漢開建寨,擒南漢守將靳暉,兵鋒直指昭州(今廣西平樂西)、桂州(今廣西桂林)。這兩州的刺史田行、李承珪非常配合,直接棄城而逃,在10月末,潘美進一步攻克了連州(今廣東連縣)。
這時他的前面再也沒有阻擋,韶關近在眼前。
真正的危險終於到了,可就是那麼的詭異,番禺城內的劉鋹突然間面帶微笑,向臣子們說出了下面一番話——大家別慌,昭、桂、連、賀這四州本來就是湖南的,北方佬就是為了它們才來的,拿走了這些,他們就滿足了,就再也不會來了(今北師取之足矣,其不復南也)。
祝大家好夢,只要一覺醒來,明天的世界就又會那麼美好
一覺醒來之後,劉鋹就改了主意,或許是他的祖先們在夢裡告訴了他什麼吧,他決定馬上派兵增援韶關。但是一個老問題又出現了,派誰去呢?
這個問題一而再、再而三地跳出來折磨劉鋹,最後終於讓他產生了一種錯覺。說實話,這個錯覺很無奈的,但是非常美麗,讓每個人都向往。因為它源自一個終極幻想——天下無敵。
南漢得天獨厚,有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強的動物——大象。
一頭頭比房子還要高大的大象頂盔貫甲,上面坐著十幾個手持超長武器的戰士,在矮小得像是一條條小狗的敵人騎兵陣中往來衝殺,所向披靡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戰爭場面啊,難道真的只能在夢中才會出現嗎?如果能夠變成現實,宋朝派來的那些敵兵又算得了什麼?
這樣的念頭在劉鋹的腦海裡升起,也被其他所有的南漢人所認同,於是一個南漢將軍的名字就被確認了——李承渥。他就是戰象在南漢國內的代名詞。劉鋹決定派他帶著戰象,率領大隊人馬去增援韶關。
這時候,就要肯定一下劉鋹和龔澄樞的工作成績了,他們為了應付這次戰爭,在短短的二三個月期間,已經在都城興王府(番禺)城內集結了至少二十萬兵力。
二十萬,不管怎樣,這個數字都絕對驚人了。據考證,當時宋朝的全國總兵力也不過就是這麼多。而且劉鋹變得理智,他似乎一下子就回想起了韶關有多重要,一次性地派給了李承渥十餘萬兵馬。
舉傾國之兵的半數以上,再加上那麼的超級戰爭武器——戰象,劉鋹肯定這支軍隊必將勝利。就這樣,在當年的12月,李承渥在韶關城外的蓮花峰(今廣東曲江南)下,終於和潘美相遇了。他沒有猶豫,在第一時間就甩出了他的王牌。
好多的大象啊,突然從南漢的陣地裡衝了出來,每一頭上面都騎著十幾個南漢大兵,史稱“皆執兵杖”,向宋軍衝了過來。
據史料所限,真的不知道宋朝的大兵們在面臨這個場景時是什麼反應,更沒有理由說潘美在事先就知道了南漢人的陰謀詭計,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