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頁)
,正牌皇后的弟弟,但完全憑著自己的軍功在宋朝立足,是有名的硬漢。他答應了。
君子館之戰爆發,劉廷讓以數萬宋軍先在莫州(今任丘南)遇敵,後轉戰至君子館被遼軍重重圍困。這時候才知道遼國人為什麼選在十二月發動戰爭。該死的天氣,公元九八六年的冬天竟然寒冷得出奇,宋軍對付遼國騎兵唯一的法寶——弓弩,竟然拉不開!
只有刀槍廝殺,近距離肉搏當天宋軍的人數越戰越少,遼軍的援軍卻源源不斷地趕到,劉廷讓開始絕望,他知道,耶律休哥的後面是遼國的皇帝,援軍要多少有多少,可是李繼隆在哪裡?他也需要援軍!
但是李繼隆這時已經後撤到了樂壽(今河北獻縣南),遠遠離開了戰場和敵人徹骨奇寒之中,宋軍激戰到傍晚,戰陣終於崩潰,劉廷讓全軍覆沒,大將武州團練使、高陽關部署楊重進戰死,先鋒將雄州知州賀令圖被俘,只逃出來主帥以及幾個騎兵。
遼國方面,這一戰國舅詳穩撻烈哥、宮使蕭打裡等人當場戰死,一樣的屍橫遍地,戰況極其慘烈。但不管怎樣,宋軍大敗,南下的大門開啟了。
遼軍乘勝進兵,當月攻克深州(今河北深縣西),轉過年來,宋雍熙四年正月,遼軍再攻破束城縣、祁州(今河北安國),縱兵大掠。魏博(今河北大名)以北遼騎縱橫,無所抵抗。這時耶律休哥雄心頓起,他建議乘宋軍連敗之際,長驅南下,把遼國的疆界向南推進到黃河北岸。
條件真的成熟了,如果按耶律休哥說的去做,不僅會給宋朝施加空前的壓力,而且黃河以北的宋軍都會失去依託,被各個擊破。這樣,宋朝的軍力基本上就全部消失。別再想禁軍了,之前的北伐,還有君子館之戰等,禁軍早就派上了前線,京都之中就算還有,也必定所剩不多。如果運氣好,耶律休哥跨過黃河,到開封城邊一遊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這個提議被蕭太后否決。她不僅不同意,甚至下令班師。後世人回望這個決定,有的說,蕭太后坐失良機,到底是婦人之見;有的說,蕭太后見好就收,已經達到了報復的目的;但是,回顧當年,就在遼軍的側後方,有一個漢人的名字正突然間變得響亮——張齊賢。
張齊賢,字師亮,曹州冤句人。他的人生非常奇妙,可以作為一個命題——“論怎樣從一介白丁迅速飛黃騰達成貴族”。
話說他家世代貧寒,他和所有中國農村的苦孩子們一樣,人生的希望就在於讀書、考試、進城、當公務員。但是他與眾不同,他敢於冒險,並且敢在冒險中繼續冒更大的險。
當他三十三歲那年,機遇來了,宋太祖趙匡胤回洛陽祭祖掃墓,聖駕在大街上行進,他突然間衝出去把皇帝攔住,以一介布衣的身份,上表進策,要求面談。
說到這裡,就要認清楚一個事實,人生絕不像戲裡唱的那麼浪漫美妙,攔轎喊冤,或者攔住皇上進獻詩文,表現自己,然後高官厚祿嬌妻美妾,人生幸福。絕大多數結果會很慘烈,至少印象分就很低。但是趙匡胤並不是皇帝科班出身,他蠻隨和,把這個大膽的年青人帶到行宮,讓他把話說完。
張齊賢以手畫地,陳述自己的治國十策。趙匡胤覺得其中四個還可以,注意,這是百分之四十的中獎率了,在皇帝的日常辦工中,大臣的條陳近一半內容得到認可,都非常不容易。應該說,他的冒險已經成功,他的條陳連同他本人馬上就會被皇帝採用,富貴已經臨頭!
但是張齊賢在關鍵時刻冒了更大的險,他與皇帝爭辯——我這十條都很好,都應該採納實行。並且一次次地堅持,決不妥協。
結果趙匡胤火了,把這個不知好歹的鄉下倔小子掃地出門,連同他的十策都扔了出去。
完蛋了,失敗了,張齊賢灰頭土臉回家去。但是歷史記載,趙匡胤回到開封后,對自己的弟弟說,我在開封找到了個人才,有用,但我不用,留給你了。結果在趙光義登基之後的第一次科考中,張齊賢榜上有名,但是他的名次不高,趙光義為了重用他,結果把他前面的一百三十多名進士都破格採用,就為了給他一個標準起步的臺階。
至於為什麼,請看他當年的十策——下並汾、富民、封建、敦孝、舉賢、太學、籍田、選吏、慎刑、懲奸。哪個是沒用的?有用,並且敢在皇帝面前據理敢力爭,這才是大臣的風範。
張齊賢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一直都保持住了最初的硬度。趙匡胤之所以當時不用他,就是為了把他的銳氣、倔強給磨掉,以後用起來才聽話順手。卻不料張齊賢愈挫愈勇,變本加厲,就像這時,正規軍都忙著從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