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這條訊息時,郭威正和自己的親信死黨宣徽使王峻在辦公室裡討論契丹。這是他們每天都要關心的話題,就像英國人談天氣(在一定程度上,郭威正指著契丹過日子。沒有契丹,就沒有敵人,朝廷就不再需要有他郭威,事情就是這麼的簡單)。在得到這個訊息後,郭威和王峻馬上就都沉默了。
不是吃驚,更不是害怕,這本是平常小事,幾十年的血腥生涯,讓他們早就對此習以為常了。現在真正重要的是,得馬上分析出來局勢的下一步走向,會不會擴大,波及到郭威時,還會有多大的餘震。
好一會兒後,兩人都覺得只有再等等看。目前只能保持沉默,連馬上給皇帝寫信,說陛下殺得好,殺得精彩絕倫大快人心都是愚蠢的。保持安靜,讓剛殺過人的陛下也靜一靜,或許就能讓他想起來平日裡郭威的良好表現。更何況皇帝已經殺了楊邠和史弘肇,收回了內部的軍權,但無論如何他還需要一個在外領兵打仗的人吧,會不會因此就饒過郭威?
郭威嘆了口氣,這一點就沒有把握了。接著他就開始心煩意亂,多年的經驗告訴他,事情絕沒有這麼簡單。劉承佑,這個剛剛殺了人的毛頭小子,初次嚐到了踩著別人的屍體搶到權力的快感,會馬上就此收手嗎?
郭威沒有找到讓自己放心的理由。
事情的發展也沒有讓他等太久,很快就又有訊息來了。這次是一封密信,從澶州快馬加鞭搶在皇帝的詔書之前,交到了郭威的手上。拿到這封信,郭威的心涼了,真是怕什麼來什麼。信是以多人的名義寄給他的,這些人是詔鎮寧軍節度使李弘義、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侍衛馬軍指揮使郭崇。而這些人之所以串聯在了一起,則完全是因為皇帝劉承佑。
具體經過是這樣的——劉承佑密詔李弘義去澶州殺王殷,密詔郭崇去郭威駐地魏州殺郭威和王峻。李弘義最早得到命令,他證實這確實是皇帝的密詔後,第一時間來到了王殷的面前,從懷裡往外掏東西。
激動人心的場面沒有出現,他拿出來的不是刀子,而是皇帝的詔書。
就這樣,年輕的小孩子劉承佑被出賣了,他把需要以改朝換代為風險代價,才敢進行的削滅節度使的行動(參看李從厚、李從珂的滅亡),寄希望於用一道密詔來完成的企圖,被現實很搞笑地粉碎了。
密詔,就像是一封倡議書,告訴所有想參與的人的都可以開始動一動了,如果你們還不想等死的話。
李弘義、王殷一刻都沒有耽擱,以十萬火急的速度搶到了郭崇前面,先期警告了郭威。之後就像證實這個訊息的準確性一樣,郭崇緊跟著就到了。等待他的,是郭威已經恢復了平靜的臉。他已經明白自己該怎麼辦。
郭威向郭崇伸出了手,拿來——不是你的命,而是你帶來的詔書。我要親眼看一看。什麼?沒有?我誤會了?別再裝了,那讓我看不起你。你必須隨身帶著,才能在幹掉我後,安撫接管我的軍隊。
就這樣,郭威親眼看到了後漢皇帝劉承佑簽署頒佈的詔書。黃紙黑字,證據確鑿。好了,他能給自己一個交代,也能給他的老上司,後漢第一任皇帝劉知遠一個交代了。劉知遠,你都看見了,不是我負你,而是你的兒子太不懂事。
詔書,致命的詔書。
幼稚的劉承佑完全沒有料到,他的詔書還有別的功能。詔書被郭威稍微改動了一下,還是殺人的命令,只是需要去死的人變成了郭威的各位重要下屬。
然後郭威非常難過地把詔書拿給他的下屬們看。
好了,這比什麼都能鼓舞士氣,軍隊立即集結,當天就向首都開封進發。
被無數激憤的人簇擁著走在反叛的路上,是什麼滋味?郭威在五代十一國裡活了一輩子,類似的場面經歷了很多,但成為主角還真是第一次。但他覺得鬱悶,他郭威居然有一天要對一個小毛孩子動手了嗎?或者,他真的就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了嗎?
他並沒有擔心失敗,從一開始他就知道自己絕對不會失敗。但問題是,他想要一個怎樣的勝利?
就此殺了劉承佑?
——那麼誰來當皇帝?他郭威自己做嗎?這個預算以前還真沒做過。
還是隻給劉承佑一個教訓,讓他從此懂得怎麼做人,然後就算了?畢竟一個小孩子做事沒經驗也沒個輕重,什麼人都得有個學習和熟悉工作的過程不是嗎?
——但一個人終究會長大,而所有殺人不必負責任的人都善於記仇,誰能保證劉承佑真正成年後會放過他?而且還有一個問題讓他極為頭痛,簡直束手無策,一點辦法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