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這是大家一致的心聲,表達了我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以及生死不離的決心,還有我們早就綁在了一起,跑不了我也蹦不了你的現狀所以,郭大皇帝,你就答應了吧!
但是天殺的郭威仍然不為所動,還是不停地謙讓。這時一個經典的、決定性的場面出現了,只見當時亂成一團的人群突然閃開了一條通道,有一個士兵抖開了一面剛剛卸下來的黃旗衝進了屋裡,不由分說,就把郭威裹了個嚴嚴實實,然後眾人簇擁,一鬨而出。
轉瞬間,屋外邊響起了震天動地的歡呼聲,數萬名士兵終於看到了一個身披黃“袍”的郭威,一個新的皇帝真的就此誕生了!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場面,好幾萬個身強力壯橫行無忌的大男人都從心底裡鬆了一口氣,終於達到心願了,終於安全了,原來強迫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哪怕是強迫他去當皇帝在這數萬人當中,就有我們的主角趙匡胤。他身為郭威的親兵,一定在近距離內親眼目睹了這出黃旗加身、郭威稱帝秀的整個過程,不管他是否理解了這件事的真正內在核心——也就是說,為什麼會有這次出征,以及郭威一定要拖延到今天才“被迫”上位,這件事都永遠地烙印在了他的心中。
十年之後,他都記憶猶新。
大軍就此回程,人人精神煥發腿腳有力,走得那叫一個爽——事業有了奔頭,人生再次陽光燦爛,怎能不令人高興!至於那些討厭的契丹人,就見他們的契丹鬼去吧,我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中國人千百年奉行不輟的“真理”——攘外必先安內。
回開封去把沒幹完的活兒都做利索嘍!
這時郭威計程車兵們除了滿腔的喜悅和沖天的幹勁之外,還都在心裡隱隱地流動著一股對郭威的鄙視,因為他們覺得郭威在這件事上做得太拖泥帶水了,一點都不男人。又何必多此一舉來這次徒勞的遠征,就在上次搶劫開封時,順勢把天下就搞定不就什麼都安了。那樣何其簡單,何其利落,又多麼的男人!
更重要的是,在這幾十年的動亂年代裡,所有人不都是這麼做的嗎?!
但是歷史證明,這些人都錯了。雖然他們是郭威的部下,天天都見到他,每時每刻都聽從他的命令,卻仍然不瞭解他。郭威是五代十一國裡一個真正的異數,他的所作所為與前面的那些行事痛快的“霸主”們截然不同,所以最後他得到的成果也與前面那些稍現即逝的“寡主”們截然不同。
從眼下這件事的處理上,就能夠清楚地分辨出來。
這些人不知道,在混亂中最初的九天裡,發生了許許多多幕外人所不知道的事,而在這沉悶緩慢的十五天行軍裡,前面所決定的事又發生了重大的變數,這更加是除了郭威及郭威留在開封的親信死黨之外,極少有人知道的。
那麼,都是些什麼事呢?
首先,就在劉承佑被殺,郭威率部衝進開封大肆搶劫時,後漢國內就已經有人要起兵討伐郭威了。那就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弟弟,“現任”皇帝劉贇的老爹,當時身為河東節度使兼職中書令的劉崇。此人兵多將廣,強悍善戰,在劉知遠時代就被安插在邊境與契丹人直接接壤,是後漢的第一道屏障。
而且在劉知遠死後,劉崇就再不入朝也不上繳國稅,一切都省了下來給自己當軍餉,所以他軍隊的數量和質量都相當的了得。
劉崇從一開始就慢了,當這場造反運動開始時,他什麼都不知道。當他終於知道郭威造反逼近都城時,郭威已經在都城裡邊了,當他點兵準備進攻都城時,都城裡又傳來了新的訊息。
他的兒子劉贇在千萬人的海選PK中獲勝,已經被確認是新科皇帝了。
太好了!劉崇一下子心花怒放,什麼憤怒難受都拋到了九霄雲外不知去向,還能有什麼結果比這個更好呢?還用得著再打什麼仗嗎?根據這個結果,他已經是現任的太上皇了!
興奮中,他馬上派人進京去探聽虛實,尤其是要面見郭威和太后,確認訊息的準確程度。
訊息很快傳了回來,千真萬確,絕無虛假。尤其是郭威,他接見劉崇的使者時神色悽苦,拍著自己的脖子說——“自古豈有雕青天子?希望劉公能體諒我的忠心。”
使者不禁為之動容,要知道這是郭威天下皆知的隱痛。郭威出身軍卒,脖子上有飛雀的刺青,五代十一國時人人皆稱他“郭雀兒”。這種刺青一直留到了宋代,軍卒和犯人一樣要刺青黥面,所以好男不當兵!
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再聯想一下郭威出兵的理由,以及他現在仍然尊奉後漢,擁立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