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張偉南眼睛突然亮了起來,眼眸神采奕奕,他早就看這群老傢伙們不滿意了,一上來,對著古樂就是輪番轟炸,好像古樂與他們有“奪妻奸女”之恨,非除之而二快不可,真他媽可氣!
古樂再問道:“醫者學醫,所為何?”
一眾老中醫沉默,臉上的表情就好看了!
這樣被人**裸的打臉,他們恐怕有幾十年沒遇見過了!
被一個後輩當面問“醫德”,如果沒剛才的針鋒相對,這群老傢伙肯定會大談醫者救死扶傷的本職,視金錢名利為糞土之類的大話,然後立一個榜樣,好讓古樂拜倒學習。
但經過這一陣的交鋒,再談醫德兩個字,他們就覺得臉上無光了!也不是這群老中醫故意作難古樂,而是行規如此,一般老中醫一見到年輕人醫生,都要敲打敲打,擺一擺前輩的譜,直說到對方前恭後敬,這才罷休,畢竟這群老傢伙,都是如此走一步步爬到現如今這地位的。
但在古神醫面前排資輪輩,就顯得不智了!
量狹窄的古樂不僅醫術高超,還有仇必報,一被打臉,立即還上,根本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語氣尖酸地道:“諸位前輩都是杏林國手,必能起死回生,不知道對古老病,有何看法?”
“放肆!”那以針灸為引作難古樂的老者,拍桌而起。
一眾老傢伙也是吹鬍子瞪眼的盯著古樂,“起死回生”是一個典故,是寫神醫扁鵲,讚揚他醫術厲害到能起死回生地步,是絕對誇讚人的話,但自從西醫崛起,中醫沒落,這句“起死回生”就帶了點諷刺的味道了。
能將死人醫活的人,那不叫醫生了,該叫神仙,所以西醫打擊中醫者,都愛用“起死回生”來說事,諷刺中醫界的人都是些招搖撞騙之輩。
“年輕人,不要得寸進尺。”一個老中醫冷笑一聲道。
古樂正色道:“老先生既然知道得寸進尺,便應該知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真理不是隻在某些人手裡,而醫道是沒止境的。而我輩行醫救人,都在爭分奪秒,你們可以對我懷疑,但不能對病人不負責,在病人面前,什麼都可以擱置一旁,病人的病情才是眼下最重要的。我們為什麼不集中火力,共同研究一下病情,為病人爭取更多的機會呢?非要排資論輩,擺著前輩的譜,與我爭個你長我短呢?諸位既然是中醫界的名醫,難道這一道理,還要用我說出來麼?”
感謝:暗翼の颯的打賞,評價票,感謝:jimchui的打賞。
第三更到!
第六十六章林老
第六十六章林老
幾句話,說得乾脆利落,漂亮得一塌糊塗,卻叫一群老中醫啞口無言。
何為醫德?
救死扶傷、時刻為病人著想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為醫德;嚴謹求實、鑽研醫術、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為醫德。
只顧爭強好勝,不顧病人死活,是醫者所為嗎?
古言有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有道醫人心,無道不成醫。
一個人的胸襟有多大,就註定這個人能走多遠,一個醫者連最基本的醫德都無,何談治病救人?
古樂這一番話不可謂不毒,一針見血,卻又讓一群老中醫無力辨駁,一個個好不難受啊!
古樂瞥了一下這群再無傲氣的老傢伙,也不趕盡殺絕,不留痕跡的坐了回來,伸手,拿杯,啄茶,沉默,好一副國士風範,瞧得古少傑暗暗心驚,不得不在心裡贊這小子有幾把刷子。
“好一句醫德,說得好!”一個溫和又不失威嚴的聲音從樓上傳了過來。
一個八十多老者穿著一身中山服,溫文而雅,但眉宇間有著一股逼人的氣質,手中轉動著兩顆用玉雕琢成的玉丸,啪啪啪地在手中作響,氣勢雍容,一口地道的京城腔:“醫為下,人為上,有德方成醫,無德不成醫,醫術再好,也得講德!不過這頭年,又有幾個醫生有德,治病救人,為的不過是金錢名利,病人的生死,就不怎麼放在心上了!真是名利害人啊!”
一群老中醫的臉色更好看了,個個臉色漲紅,恨不得找個地縫一頭鑽進去。
他們可以在古樂面前擺著前輩高人的譜,但在這位老人面前,這群專家可以說什麼都不是,儘管一個個羞愧得抬不起頭來,卻又不得不硬著頭皮起身,叫了聲:“林老!”
張偉南貴為一方諸侯,這時也得恭恭敬敬上前叫了一聲:“林叔!”
一側的張向真更是大氣也不敢喘上一口,如乖乖寶寶似的站在一旁,手心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