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練成了,但後面的九掌境界卻有不同於前面的九招,郭破虜沒有人指點,純kao自己理解秘籍上的話語來練習,進境自然緩慢。郭破虜知道武學之道有瓶頸一說,卻也心急不得,只好自己慢慢參詳!
正文 第27章 武當三豐出
郭破虜在楠木峰上日夜鑽研降龍十八掌,湖北武當山上卻也有一個年輕人在天柱峰頂自耕自種,日夜修煉武功,不知今昔何昔。
這年輕人便是在華山上以及少林寺中和郭襄相識的張君寶
話說當年張君寶和郭襄坐在覺遠大師的大鐵桶裡逃出少林,覺遠大師圓寂後,兩人分別之時,郭襄問張君寶:“張兄弟我們就此別過,不知道張兄弟欲往何方?”
張君寶在覺遠大師死後,自然心傷,見郭襄問他將無何方,不覺茫然。原來張君寶自幼就在這少林寺裡生活,孤兒一個,現如今師傅已死,少林寺卻是再也不能回去,不覺喃喃道:“我又能去哪裡呢?”
郭襄聽他問自己到哪裡,心中一酸,說道:“我天涯海角,行蹤無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裡去。張兄弟,你年紀小,又無江湖上的閱歷。少林寺的僧眾正在四處追捕於你,這樣罷。”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爹爹媽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只要在我爹媽跟前,少林寺的僧眾再狠,也不能來難為你。”
張君寶含淚接了鐲兒。郭襄又道:“你跟我爹爹媽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只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說著轉身而去。
張君寶但覺天地茫茫,竟無安身之處,在師父的火葬堆呆立了半日,這才舉步。走出十餘丈,忽又回身,挑起師父所留的那對大鐵桶,搖搖晃晃的緩步而行。
荒山野嶺之間,一個瘦骨稜稜的少年黯然西去,悽悽惶惶,說不盡的孤單寂寞。行了半月,已到湖北境內,離襄陽已不很遠。少林寺僧卻始終沒追上他。原來無『色』禪師暗中眷顧,故意將僧眾引向東方,以致反其道而行,和他越離越遠。
這日午後,張君寶來到一座大山之前,但見群山鬱郁蒼蒼,林木茂密,山勢甚是雄偉。一問過路的鄉人,得知此山名叫武當山。
武當山處於中原腹地,方圓四百里,高險幽深,飛雲『蕩』霧,磅礴處勢若飛龍走天際;靈秀處美似玉女下凡來,傳說在唐朝的時候曾經有修道之士在這裡得道飛昇,故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山上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臺等風景﹐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武當山最高峰天柱峰一帶,山高谷深,溪澗縱橫,身入其境,會有俗念頓消的出世之感。
武當最高峰“天柱峰”,置身雲端,所有塵世煩憂盡消於足下。環顧四周,七十二峰凌聳九霄,且都俯身頷首,朝向主峰,宛如眾星捧月,嚴然“萬山來朝”。有詩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布峰巒幽壑,歷經千年,沐風雨而不蝕,迎雷電竟未損,似是歲月無痕,堪稱人間奇絕。
張君寶正在山腳下倚石休息,忽見一男一女兩個鄉民從身旁山道上經過,兩人並肩而行,神態甚是親密,顯是一對少年夫妻。
那『婦』人嘮嘮叨叨,不住的責備丈夫。那男子卻低下了頭,只不作聲。但聽那『婦』人說道:“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卻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咱們又不是少了手腳,自己幹活兒自己吃飯,青菜蘿蔔,粗茶淡飯,何等逍遙自在?偏是你全身沒根硬骨頭,當真枉為生於世間了。”
那男子“嗯、嗯”數聲。那『婦』人又道:“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別人不可?”那男子給妻子這一頓數說,不敢回一句嘴,一張臉脹得豬肝也似的成了紫醬之『色』。那『婦』人這番話,句句都打進了張君寶心裡:“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別人不可?”
他望著這對鄉夫妻的背影,呆呆出神,心中翻來覆去,盡是想著那農『婦』這幾句當頭棒喝般的言語。只見那漢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說了幾句甚麼話,夫妻倆大聲笑了起來,似乎那男子已決意自立,因此夫妻倆同感歡悅。
張君寶又想:“郭姑娘說道,她姊姊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面,要我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