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楊寶玠在大街上看到了這一幕。她雖然嚷嚷著抓謝未,要好好地整治他,但看到他真的被東廠的人綁走了,她卻不由得有些恐懼。
很沒有意思了。
她怏怏地回家去。
剛回到家就得到一個令她差點昏過去的訊息:半個時辰前,父親在吏部被東廠的人帶走了!
罪名是結黨謀逆。
楊尚書的心腹管家顧其深一方面委託北鎮撫司內的熟人,一方面開始遊走於與主人相交甚厚的幾位大臣的家,打探訊息,尋求幫助。到了晚上,終於把這件突如其來的禍事理出頭緒——
昨夜,遠道而來的知縣王素門下向楊尚書敬獻了一幅王摩詰的畫作為六十壽辰的賀禮。亥時初時初刻,楊尚書的好友羅侍郎來訪,楊尚書正是憂腸鬱結,見到這位性情溫和、為人不偏不倚的侍郎,便將剛才之事說了,並拿出那幅春山靜夜圖請他鑑定。
書畫行家楊尚書自然不會對一幅畫的真假和高下沒有自己的判定,只是此畫牽涉到的一些人和事,令他不免憂慮。
羅侍郎來本有一件小事,但見尚書如此,便斂口不說,看了這畫,他不禁失口說道:“這,這不是去年鬧得杭州左藍家破人亡的那幅”
“正是。”
“這畫,是王素派那捕快送來的?他如何得來?”
楊尚書看著他:“羅大人以為,這幅畫有可能是寧王送給王素的嗎?”
“這”極少褒貶他人的羅侍郎謹慎地道,“王素此人清正不阿,料想不會投靠寧王,即使寧王許以重金高位,他恐怕也很難動心。左藍這等愛畫之人,當初受到寧王禮聘,就是這幅畫作誘,他都沒有收下”
“左藍拒收此畫倒也罷了,偏偏又想著法兒去買,惹惱了寧王,不然也不會被他誣陷,鬧得家破人亡。”
“只是這畫如何到了王素的手裡?寧王會傻到去收買一個普天之下都知道難以收買的人?”
看了王素那信,楊尚書自然知道此畫的來歷。他不懷疑王素的誠實,卻也猜測著那贈畫乞丐的出身和動機。很有可能,這乞丐就是左藍的家人。
他重重地嘆了口氣:“寧王之亂雖已平,但事情卻遠沒有完哪。江太監為了洗脫自身的嫌疑,已然主動出擊,聲稱追查捉拿寧王從黨。我看,也是趁機清除異己”
羅侍郎出主意道:“此畫留著終究是個隱患,尚書大人不如付之一炬,就算日後有人揭發此事,也沒有對證。”
楊尚書慢慢搖了搖頭,他是捨不得。而且此畫是他今年收的第一份壽禮,燒掉恐怕不吉。羅侍郎知道他的心思,遂道:“下官倒是有個不情之策。”
“哦?”
“此事本與大人毫無干連,現在只需撇清這一點聯絡就好。即刻找到那捕快,連同這幅畫一起交給刑部。”
楊尚書連連搖手:“不行不行!這樣會連累了王素。”
“可是這樣做對您最有利。”
“不能害了王素”
羅侍郎沉吟良久,又道:“那麼,大人如信得過下官,可將此畫交予我收藏,等到風頭避過再行取回。就算順著王素送禮這根線查到您這兒,您只說未收,他們找不到自然也就無可奈何。畢竟您是尚書!”
楊尚書聞聽此言,甚是感動:“文周,此計雖然可行,只是讓你擔風險了”
羅侍郎卻表示自己與世無爭,在朝中無有敵人,不會有什麼危險,況且“能為大人分憂,實乃文周之幸”。
於是羅侍郎走了。時已亥時正。他沒有回自己家,而是悄悄進了宮,去找江太監
謝未,這個在波詭雲譎的京城裡無親無故、無依無靠、勢單力孤的小捕快,身陷大牢,於這毫無頭緒也似沒有終點的長夜裡,等待著黎明透進來一絲曙光。
然而,一天都過去了,也沒有人來提審他。他等——犯人候審這回事他是很瞭解的。幾天過去了,仍然沒有人理他。
他似乎成了一個被遺忘的“犯人”。
在幾乎絕望的時候,他想到懷裡有封信還沒交給徐珏,徐珏那天一定知道他走了,可會向家人過問一下?可會知道他現在是在大牢嗎
正文 第四十一章 師爺心機
更新時間:2010…10…15 10:54:41 本章字數:3988
徐荷書與白花、孫茯苓已到達黃河岸邊。
看到滾滾東逝的黃河水,孫茯苓感到自己對方愛的思念也如此一般。他決定即刻依計行事。喬裝改扮,混進大河盟,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