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功第一層境界——身靜。
首先是端正姿勢。
靜功修煉的姿勢,常見的就有108種,或立,或盤坐,或平坐,或側臥,但都要求頭脊正直、舒適自然。
葉鷹全身放鬆,盤足曲膝,坐在如明鏡般的海面上,按照步驟依次修煉。
一,雙目垂簾。
垂簾即微閉之義。
眼目為心之機,見色而動,聞聲逐象,所以眼睛睜開容易滋生雜念,閉攏又容易昏沉入睡,兩者皆不利於入靜。
此時的口訣,就是“睜三閉七”。也就是說,雙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二,豎脊松肩。
體內腑臟,皆掛附於脊椎,若曲脊彎背,五臟不能自然舒暢,必易致病,也難以入靜,故豎直脊樑,可使腑臟氣舒。
肩要平,要放鬆,不可斜塌拖壓,因為肋骨壓垂,肺即收縮。故肩平胸張,可使呼吸之氣暢順通達,更容易入靜。
三,口須塞兌,舌頂上顎。
兌為口,塞兌即閉口之義,要求抿口合齒,忘言默守。
此為玄門正宗不傳之秘!
即把舌面反捲過來,以舌尖底面頂住上顎。因為上顎有兩個小窩,謂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以舌抵往,如同嬰兒哺乳之狀。
四,兩耳返聽。
返聽即返聽於內。屏除外界一切干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凝耳內
聽。內聽之義,非在於聽聲。乃是凝其耳韻,神意內注,以便收心入靜。
五自然呼吸,吐故納新。
吐納的修煉,絕非一朝一夕就可成功,需要三個階段,分別對應煉己期,煉氣期,煉罡期。
第一階段,就是“風”,對應的是煉己期修士。
吐納的為空氣,也可以說是“風”,這便是指外界空氣與肺之間的作用,換言之,一般煉己期修士憑籍呼吸空氣維持生命,這都是“風”的狀況。
此時吐納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盡力溝通肺部與丹田,鍛鍊肺部呼吸為丹田呼吸。
葉鷹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自鼻中吸入外界空氣,用意咽入下丹田,以補充撥出之氣。
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長呼短,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回收。
如此口呼鼻吸三次。然後他抿口合齒,舌頂上顎,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其出入于丹田。
這個過程一定要自然,不可強行用力,不可以強迫壓氣,也不可以強制憋氣,不能執著,不能勉強,功夫到了,即可慢慢衝開肺部與丹田間無形的阻礙,開始修煉丹田呼吸。
第二階段,就是“氣”,對應的是煉氣期修士。
修士吸入空氣,經過靜功的修煉後,才能化為能提升修煉境界的“氣!”,此時的吐納,綿長持久,從容緩慢。
第三階段,就是“息”,對應的是煉罡期之後修士。
經過靜功修煉以後,呼吸之氣,到達輕微而幾乎止息的狀態,口鼻的呼吸作用,漸漸微弱,若有若無。此時呼吸,稱之為“息”。
進入道基期,小腹部分以及下丹田之間,不靠呼吸器官的往返作用,自然而然發生一種翕闢的現象,就是“胎息”。
更有“踵息”者,用後腳跟都可以呼吸。
第23章 靜功 煉己大成
六,雙手掐訣,即掐“太極八卦陰陽連環訣”,簡稱“太極訣”或“太極印”。
這太極訣也是玄門正宗不傳之秘,向來只在師徒間秘密相傳,區別一名修士是玄門正宗,還是左道旁門,單憑此訣就可立見分曉。
具體做法是:兩手掐訣之時,男子以左手在外抱右手,右手在內。同時,兩手大拇指,各自接觸另一手心。
這樣兩手拇指在虎口形成“太極圖”形狀,其餘四指代表“八卦”,兩手一陰一陽,故此稱為“太極陰陽八卦連環訣”。
男子左手為陽手,如是陽手護陰手,陰手抱陽手,即是“負陰抱陽”之義。
如此兩手合在一起,陰陽二氣自然接通。片刻之後,心情立刻平靜下來,兩手迅速感到發熱發脹,奇妙無比。
葉鷹方才看到這手訣的修煉圖,卻只有一道士盤坐,只見雙手,不見如何掐訣,這才知道這“太極訣”果然只是師徒之間口傳的秘訣。
修的靜功第一層——身靜,即可達到煉己期初成之境界。
葉鷹很快全身入靜,接下來就是靜功第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