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3/4 頁)
始終是瞞不過她的師父。
在她匍匐在浮華山崩塌的那處,哪怕拿著鐵鍬,十指都挖得帶血時,她的師父風塵僕僕地出現在她跟前。
也從師父口中,她知道了,西陵夙並沒有葬身於浮華山下。
而是被海公公帶往另一處地方,那處地方,是西陵夙在知道自己的身子可能就要到極限時,叮囑海公公務必帶他去的歸宿
是的,極限。
倘若說,這場極限,是善意的隱瞞,那維持這場隱瞞的人,就是海公公。
很多年以前,海公公並不是太監的身份,只是,他心愛的女子,被迫入宮為妃後,他才追隨那名女子,一起進宮,成了太監。
奕茗無法體味,什麼樣的愛情會促使男子如此,但,那種愛必定是帶著一種決絕。
那名女子就是西陵夙和翔王的母妃。
也是,帶著絕望跳下毗鄰魑魅山不遠那處山崖的女子。
為什麼要跳,原因是當那女子知道,自己曾深愛的男子為了替她煉製續命的丹藥,終耗盡心力,將密丹交給海公公,旋即猝死於丹房後,女子選擇的,是縱不能同生,惟願共死。
這份共死,是女子瞧到海公公手上的密丹,質問下,終究,海公公不忍欺瞞,露了端倪。
也是這份端倪,讓海公公入宮為奴的守護成了空。
倘不是彼時,那女子拜託海公公照顧好兩位孩子,或許,海公公也根本不會獨活。
只是這份照顧,讓他苟活到了現在,說起來,許也是那名女子最後對他善意的安排。
所以這麼多年來,海公公不惜努力成為先帝的跟前的紅人,為的就是為西陵夙爭取到更多。
畢竟,西陵夙長於翔王,西陵夙若好了,翔王必定會更好。
然,先帝對西陵夙的母妃終究是心存芥蒂的。這點,隨著時間,海公公愈發明白。
可,西陵夙彼時對爭奪皇位做不到徹底的決心,也為此,海公公在察悉到先帝每日的補藥被惠妃暗下慢性毒藥後,策劃了那一起看似太子逼宮的宮變。
為的,就是促西陵夙登上這皇位。
哪怕,這皇位一路走來,有的僅是荊棘坎坷,但,不啻,是對那女子的最大憑弔。
所以,海公公不容許任何人破壞西陵夙的帝業。
包括不容許西陵夙有任何的軟肋。
而奕茗,無疑就是西陵夙最大的軟肋,連他捏造出奕茗即將和蕭楠結婚,都無法讓西陵夙斷去的軟肋。
只是,他還是忽略了,西陵夙哪怕有軟肋,對他這樣的帝王來說,都不足以致命,致命的,是遺傳自母妃的那種疾病。
那種疾病,是起自於心,母妃十歲就發病,一直延到了二十多歲,選擇跳崖了去生命。
西陵夙發病的時候,卻是足足比母妃晚了十年。
本來,母妃留下的那枚密丹,待到發病時服下,便是不用畏懼的,可,最終,西陵夙竟是為了那名女子,把密丹給了她師父。
這讓海公公如何能容,只是為了不和西陵夙再起爭執,他僅能暗中派人,設計了未晞谷的謀算。
縱然,那未晞血洗和他沒有直接的關係,但,確是他吩咐人,欲待趁奕翾的兵馬和未晞谷一眾族人廝殺得差不多時,再坐收漁翁之利。
可,臨到頭,終究,功虧一簣,幸得翔王是好好的,這種病的遺傳,並非會殃及到所有的血脈。
如此,他只舍了心,陪著從隆王手中接過,病發垂危的西陵夙,避到魑魅山來。
對外,藉著浮華山的山崩,宣稱西陵夙駕崩。
畢竟,以彼時西陵夙的身子,根本沒有辦法繼續政務,如此回到帝都,只會被別有用心的人算計,並且貽誤最後救命的時機。
而這裡,火山**後形成的溫泉,對於護住他的心脈是有裨益的。
現在的西陵夙,為了延續他的命脈,已被複用銀針封去所有知覺,只和活死人無異。
當然,這是現任谷主蕭楠所為。
從蕭楠獲悉西陵夙駕崩訊息後,便隱隱覺到有些不對,最終,從隆王口中證實了,西陵夙許還活著,但即便活著,該是不會移多遠的。
於是,只在奕茗進宮後,蕭楠將附近具備延續命脈的地方,逐一做了排查,自然不難查到這一處。
而海公公最早作為女子的護衛家丁,在數十年前,送其往未晞谷療病,雖對醫術不通,恰是知道,離開未晞谷後,最適合女子調養病體的地方是哪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