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之見,這豬圈各處應該如何改進呢?”
王啟年道:“排溝不當,豬圈內糞屎眾多之類的清潔問題好說,吩咐畜丁們及時清理,再多散石灰就是了。豬圈的位置卻應該再加高些,以減少低窪溼氣,再勤換墊草,在豬舍內鋪墊爐灰,便可使豬圈地面不潮溼,消除寒氣。”
黃來福點了點頭,旁邊的錢氏卻是臉上有些蒼白,這個什麼的“王先生”剛才在大少面前此說,似乎是指責自己這個管事督管不力,以至於豬圈內出現了眾多的清潔問題。
她連忙搶出來,跪在黃來福面前磕頭:“大少,圈舍內的清潔,都怪婦人監管不力,請大少責罰。”
劉玉梅也慌忙地跟著錢氏跪下。
黃來福知道錢氏只是依以前五寨堡軍戶們的養豬標準去考慮清潔問題,並不是故意怠慢,當時自己見了也覺得馬馬虎虎就這樣不錯了。老實說,黃來福也沒見過後世養豬場的清潔標準是什麼,電視上的養豬場一閃而過,也看不清楚。不過顯然依王啟年的標準來看,他會更嚴格一些。
當下他道:“這次就算了,下次注意些,圈舍內的清潔問題一定要重視。”
錢氏連連磕頭道:“是,是,謝大少寬饒。”站了身來,鬆了口氣,轉頭恨恨地瞪了王啟年一眼,王啟年卻是將頭轉到一旁,一臉無所謂的樣子。
劉玉梅跟著錢氏站起身來,站到一旁,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黃來福一邊繼續在大畜場內巡視,一邊和王啟年討論著問題,看得出來,這王啟年對養殖方面頗有自己的心得,即懂得獸醫之道,又懂得養殖之道,讓黃來福聽了不住點頭,暗喜自己得到了一個人才。
談到防寒,如羊舍一樣,要解決豬舍的寒冬問題,方法也是如出一轍,秋季時,夜間在圈舍門上掛上草簾,在豬舍地面上多鋪上墊草便可。至於寒冬到來時,便修建地下暖圈,在地道豬舍內增設地下回龍火道或是暖火牆,便可使豬兒安然過冬。
王啟年還提議對豬兒實行高密度飼養,每間圈舍多養幾頭豬,充分利用豬自身產生的熱量過冬,又可使豬兒容易長肥,只要注意衛生,便不會有問題。
他道:“《齊民要術》有云:圈不厭小,圈小則肥疾。又云:豬多,總設一大圈,細分為小圈,每小圈止容一豬,使不得鬧轉,則易長也。”
對於養豬的豬食飼料,他肯定了黃來福將來用油菜和蕪菁、紫花苜蓿等製成的飼料餵豬的做法,也肯定了黃來福將來還想利用豆腐渣餵豬的方法。
不過在餵養方法及餵豬飼料上,王啟年也有自己的看法:“肥豬之法,可用貫仲三斤,蒼朮四兩,黃豆一斗,芝麻一升,各炒熟,共為末,餌之,十二日則肥。《三農紀》又有云:若養豬,飼須下少。豢人持糟工圈外,每一槽著糟□勺,輪而復始,令極飽。若剩槽,復加麩糠,散於槽上,令食極淨方止。善豢者六十日而肥。”
王啟年還提議用一種發酵的飼料餵豬,他總結的經驗是,將馬齒莧切碎,加米泔水和糟等發酵。經發酵後的飼物,可產生一種酸味和香味,刺激豬的食慾,幫助消化,增進食量,讓豬吃得更開心,肥得更快。
黃來福點了點頭,這是一種很科學的飼料調製法,這類用微生物發酵飼料的方法,記得在《王禎農書》中就記載過,一直到後世仍是在使用,對現代的養豬生產,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王啟年說的這些,確是馬上就可以使用到五寨堡大畜場的養豬大業中去。
黃來福和王啟年談得熱烈。王啟年這些年一直受冷遇,他以一讀書人身份卻是專搞畜牧獸醫之道,平時迎接他的,都是刻骨的嘲諷與冷笑。
此時見黃來福專心傾聽,頗有種知已之感,心想:“人言五寨堡黃大少只是一粗漢,顯是不盡然。”更是將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腦兒的全倒出來。
對五寨堡大畜場這個地方,可說是他心目中理想中的地方。不要說這裡待遇待遇好,就是沒有工錢,只要管飯,他也極願意留下。
旁邊的除了楊管家外,錢氏,江大忠,楊小驢幾人見王啟年滿口的之乎者也,都是聽得直翻白眼,錢氏心想這窮酸就會賣弄,偏偏大少還對他很看重的樣子,真是徒之奈何。
對王啟年的話,劉玉梅更是聽不明白,她的一雙俏目只是不時在黃來福臉上轉轉,又在王啟年臉上轉轉。
※※※
眾人轉到一片豬欄,這裡養的大多是一些母豬,個個肥滿體長,大多是從附近州縣買來的。可想而知,這些母豬生下了的小仔,將來個個都是活蹦亂跳,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