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善為掩飾。老身衰病,風中之燭,或許老死貴地,小女卻有要事在身,時至便即長往,此後見否難卜,也望見允,不可強留。請轉告侄媳,為備靜室兩間,千萬不可鋪設過豐,外有隙地一方,足感盛情了。承賜禮物,均老身素日所嗜,只是太多一點。要談的話甚多,天已不早。蘇翁身後,已有小女和他生前好友趕回料理。賢侄心已盡到,相見不遠,馬在門外,就請帶了蘭珍,由小女護送,一同回船去吧。”說罷,竟不容答說,站起身來讓客。
舜民只得拜辭,江母自回房去。二女又去裡問,取了兩口箱子和三個長短包裹,一同走出。舜民知是蘭珍行李,見內有兩包,又長又重,不知何物。方愁馬只一匹,這多東西如何帶法、出門一看,謝阿二已同了兩個漁人,持著扁擔繩索,帶馬相候。那漁人是個年輕壯漢,光頭赤足,穿著一雙草鞋,甚是健壯。還有一人似乎是個老頭,身體微俯,月夜晴天,卻戴著一頂斗笠,緊壓眉際,手握一根旱菸袋,倚樹斜立,看不清面目。
舜民忙向阿二致謝,未及開口,二女已催促上馬,意似不要舜民多問。舜民便說:“我還能走,讓馬馱東西,大家都步行吧。”小妹抿嘴笑道:“人還不易挑了走呢,馬如何行?大哥不要謙虛,上馬好了。”舜民也看出那些東西太重,語必有因,又道:“伯母一人在家,賢妹無須去吧。”小妹搖了搖頭,催著舜民騎上馬背,將兩口箱子、一個包袱交給那壯漢挑了先走,說道:“這三件要輕得多,你挑了抄近路走吧,到時我們也早到了。”壯漢挑了自去,阿二笑問:“用我幫忙不用?”小妹道:“這個忙你幫不得,你先請吧。”說罷,阿二領馬先行。
舜民微聞二女與老漁人在爭論,彷彿一個要抬,一個要挑,馬行甚速,回顧已被樹林遮住,看不見了。一會出林,仍由原路繞轉,心想馬走這快,二女和行李總要天明才能上船呢。歸途馬走更快,一會走上松林山徑。出林之際,忽覺眼前一花,路側松梢上,猴子一般倒掛下一個身形矮小的人影,一晃不見,向自己手中塞了一樣東西,方自驚駭,馬已疾馳而過,落在數十丈外。前邊阿二竟未覺察,只馬昂首欲嘶,微顛即止。匆匆回首驚顧,松濤四起,明月在天,清輝如水,照徹林樾,樹影森森,哪還看得見一絲人影,因是逆風,更難開口。覺那東西似一小包,尚在手內,拿起一看,果然是一布包,大僅如拳,外貼紅紙,上寫“賀儀雙色,聊申微意,歸舟無人,方可取看”等字。想起小妹舟中所說,小鐵猴侯紹答應暗中保護孤女之言,料是好意,便揣在身旁,如言辦理。又行片刻,快要走上田壟大道,馬才走出山口。方自尋思適才之事太已突兀,猛瞥見一個戴斗笠人,用一根扁擔挑著一肩沉重東西,其行如飛,由斜刺裡田岸上疾馳而過,越向馬前跑去。定睛一看,正是行時所見年老漁人,肩上挑著蘭珍的兩捆行李,短的一捆獨在前面,漁人用手拉著一頭,以防它晃動;長的一捆卻橫在後面。二女一邊一個,平站在上面,挽臂迎風,凌虛而行。漁人腳程迅逾奔馬,二女又穿著一身白,身形穩立其上,紋絲不動。鎬素如雪,襟袂飄飄,月光下望過去,直和畫兒上的仙女相似。才知那老漁人也是個非常人物,好生驚奇。暗付:一個小小江村,已發現了好幾個異人奇士,何況天下之大,由古迄今,真不知有多少英雄埋沒呢!
正慨嘆間,忽見謝阿二身子往前挺了一挺,坐下的馬便隨著加快起來。舜民因那老漁人先時沒答理人,恐他先到走去,巴不得馬快才好。迎面風力甚勁,逼得人透不過氣來。舜民先頗難耐,嗣見那馬始終昂頭高舉,一動不動,便把頭低下,伏身馬鞍,手抓馬鬃,任其跑去。不消頓飯光景,到了泊船之所,滿擬老漁人在馬前不遠,必可追上。
到時一看,只有葦村、王升主僕等在岸上相待,老漁人和二女俱不在彼,又疑被馬追過,自己俯身避風沒有看見。下馬不顧和葦村說話,先往身後凝望,並無隻影。來路平坦,一覽無遺,萬無不見之理。心正奇怪,忽見謝阿二拉馬緩步朝側面走去,口中自言自語道:“這位老人家真好腳勁,今夜連我也被他吃癟了。”同時又聽葦村說道:
“新弟妹已和江小姐先到,老弟臺還望些什麼?”忙回身想問,江小妹已從艙中走出,嬌聲喊道:“大哥不常騎馬,想必吃力。那行李走得慢些,再有半個把時辰便到。挑東西的自己人,不會出差錯,請上船來歇息吧。”舜民見二女已然先到,忙問:“那挑東西的老先生呢?”小妹道:“上船再說好了。”上船一問,葦村說起,自從舜民一走,即憑窗眺望,也是老遠望見一人,頭戴斗笠,肩挑兩個重物,後面擔上橫立著兩個白衣女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