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光殿。
到了明光殿,門口的宮女忙進去稟報,說太子殿下和二殿下一起來了,張皇后此時剛剛得到報信,言道皇帝駕崩,正在驚惶之際才發現宮內加派了不少侍衛,一早上又不見了涵,正在明光殿裡暗自焦急,此時聽說季漣回來,心裡頓時明瞭,稍整妝容便命人喚季漣和涵進去。
季漣一進門便向張皇后行禮道:“兒臣前幾日接了父皇的旨意,匆匆回京,誰知——”,說到此處,似有哽咽,又道:“母后節哀,父皇剛剛去了,若見母后如此傷痛,便是九泉之下,恐怕也無法心安。”
旁邊涵看見母后和哥哥都一副傷痛神色,上前拉著張皇后的袖子,問道:“母后,父皇——”,張皇后見季漣特意拉了涵一起來,便抱住涵,痛哭道:“你父皇——就這樣丟下我們孤兒寡母去了,今後一切,盡託付漣兒了。”一面哭泣不止,季漣忙稱自己不孝,未能服侍父皇於身前——
此時小王公公忙上來勸慰張皇后和季漣,三人在明光殿裡對泣了小半個時辰,季漣又道:“母后,兒臣走的緊急,五叔尚在金陵,最近的事情,恐受了驚嚇,再在屬地待著恐怕對身子也不好,兒臣本想著接五叔到京裡來好好養著的——父皇一向愛護五叔,想來也不會反對。此時父皇崩了,五叔心裡恐怕也是過意不去,兒臣擅作主張——在康陵附近,為五叔建造府邸,也算是寬慰五叔,不知母后可會怪責?”
張皇后只是流淚,咬唇半晌才道:“婦道人家,哪管這些大事,你五叔要來陪著你父皇,一切由你做主就是。”
季漣又道:“涵兒已經十歲了,將來還要就國,前幾年父皇給涵兒請的先生,只怕不夠,涵兒以後要學的道理也多,兒臣此去金陵,隨行的編修宋大人,學識淵博,克儉禮恭,必不負父皇和母后對涵兒的期望。”
張皇后似未聽到一般,扔抱著涵默默流淚。
季漣接著道:“兒臣已遣人至金陵,過些日子五叔就會到京城了,封地那邊,兒臣準備讓四叔和八叔一同協理,只是八叔的封地原在齊魯,兒臣想徙八叔的封地至贛皖,只是那裡流寇尚未肅清,八叔一人前去恐怕打理不來,便讓四叔協助八叔一把,母后以為如何?”
張皇后並不言語,涵也並不知道哥哥到底和母后在稟報什麼,便問季漣:“哥哥為什麼一直跪著?坐下來說話不好麼?”
季漣身形稍動,將涵拉至身邊,向張皇后道:“八叔若是到了贛皖,則齊魯無人,所以兒臣預備封涵兒為齊王,轄齊魯四郡,八叔既離了齊魯,便不宜再佔安東都護府大都護的虛銜,此職也一併由涵兒遙領,母后——可捨得涵兒麼?”
張皇后漸漸收住哭聲,道:“你父皇就這樣丟下我們去了,一時真不知如何是好——漣兒去了一次金陵,如今人也穩重許多,這些事你自己決定即可,不必事事來問本宮了,自高祖以來,就沒有後宮干政的道理——知道的是說殿下一片孝心;外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本宮不遵祖訓。”說著又掉下幾滴淚來。
張皇后又扶了季漣起身坐在榻旁,問:“可定了大禮的日子沒?”
季漣答道:“便是本月十五,顧首輔說宜早定大局。”
張皇后點頭道:“正是中秋,也是一個好日子,只是你父皇再不能陪我們母子過了。”
永宣二年七月,帝不豫,遣使密詔皇太子於金陵;八月初九,大慚,遺詔傳位皇太子,是夜,崩於南薰殿,年三十有八。
九月,上尊諡,廟號文宗;十月,葬康陵。
——《文宗本紀》
永宣二年八月,自金陵還至長安,入宮受遺詔,十五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永昭元年。
——《睿宗本紀》
作者有話要說:
我承認,第一卷我寫的很白
相當白,白的自己都有點受不了了
鑑於我如此的自我批評,大家扔點番茄就好
我不吃雞蛋
第二十五章 秋風起兮白雲飛
季漣忙了一天之後回到秋風殿,餘公公和小王公公早收拾了睡塌等他休息,季漣卻在寢殿裡走來走去,眉目間甚是焦躁,像有些影子迴盪在每一個角落,半晌才道:“寡人去明輝殿歇了,另外,高嬤嬤還在宮裡麼?在的話找來,讓她和那幾個宮女再搬到明輝殿來。”
說完便自己走去明輝殿,推開門,殿中一切似乎仍如幾年前一樣,只是以前的諸多佈置早已撤去,空留桌椅床榻,小王公公早跟了上來,問道:“陛下,這裡兩年沒人住了,一下子怎麼好住進來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