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部分(第1/4 頁)
仇深似海,哪裡來的這份勇氣。
掃蕩的規模越來越大,時間也越來越久,收穫也越來越大,有了漢民的配合著運送,總算收集到了這六十萬斤糧食。
這三日來,身在遼陽城的建奴們可就不一樣的心思了,從各個莊子逃出來的護衛、管事,紛紛的跑到了遼陽或者是瀋陽,他們的遭遇很快就在遼陽城裡傳開了,這樣的事情讓建奴們相當的震驚。
曾幾何時,明軍也開始搶他們的糧食了?與明軍交手這麼多年,也只是他們搶明軍的。就象後世唱的那樣,‘沒有吃沒有穿,明軍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明軍給我們造’,但現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輪到明軍搶他們的了。
紛紛的大罵明軍無恥,這可都是大金的糧食,現在大金不缺別的,最缺的就是糧食。本來就奇缺無比,現在黃臺吉為了打仗,把糧食都集中送到了前線。這糧食的價格已經不斷的重新整理著,一次又一次攀登的價格的高峰,現在明軍這樣一搞,那無疑成了雪上加霜了。在這要一個青黃不接不時期,糧食被搶那是多麼恐怖的事情?雖然這些糧食就算是不被搶,也跟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有一些識時務的建奴對明皇的這種學習jīng神不持反對態度,他們倒是希望明軍真的能把建奴的搶掠jīng神貫徹到底了,他們不怕搶,怕的是被屠滅,搶點糧食怕什麼,反正餓不著他們。但明軍這種勁頭哪裡是來搶糧這麼簡單呢?
耀州的撤離就不是那麼徹底,留下了一部分糧食,相當於是資敵了,而從海州、鞍山的的撤退,那叫一個乾淨,一兩糧食都沒有給明軍留下。但這城裡集中的好撤,各個莊子如此分散,要撤的時間的確是失去了,一旦明軍不缺食,無須一個漫長的運輸線,這場仗可就更困難了。
第687章萬事俱備
黃臺吉當然將明皇的所作所為看在了眼裡,他與其他人不一樣,對於明皇的打算,他當然看的清清楚楚。撤退幾個城池,已經算是另類的堅壁清野了,大金國想要勝明軍,首先就要控制住明軍的補給,只要在糧食上掐住了明皇的脖子,那明軍在遼東不會有什麼太大的作為。這一點他早就在做,對於官道沿途的村莊,已經把糧食掃蕩的差不多了,而且對於皇莊、官公、貴族莊等也紛紛的讓他們上繳糧食,以供軍需要。但沒想到,這些人陰奉陽違,還是留下了這麼多的糧食,給明軍做了最大的貢獻。
其實黃臺吉這些糧食當然是有原因的,糧食現在是建奴這邊最大的硬通貨,每個皇莊、官莊、王公貴族的莊子,都是要養活一大家子人的,都捐了也不現實。這些人家人口眾多,手下的奴才也多。戰爭一開始,糧食只會更加的緊張,留下點糧食用來籠絡、收買人心,是最好不過的了。而且他們留的糧食比例真的不多。
但明皇此舉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籌備糧食這麼簡單嗎?打擊了敵人壯大了自己,這種四處掃蕩所得到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起先,黃臺吉也是這樣分析的,但越想越不對勁,他感覺明皇肯定有更深層次的目的,一個大國的帝王,不可能把眼界放的如此之短小。
這個目的是什麼?最終黃臺吉想到了,但越想他是越不敢想。因為一旦成真,他將一點招沒有,只能無奈的看著,除了退,大金還能有什麼作為呢?明皇為了進攻先是放棄了蓋州,直奔耀州,顯然是因為蓋州沒有堵在他的路上,他的目標是瀋陽。現在的他同樣可以放棄遼陽。
如果是其他的季節,遼陽是通往瀋陽的必經之路,除了遼陽城北的可以渡河之外。在沒有浮橋的情況下沒有其他的方式。但現在是冬季。河面上有冰,完全可以讓明軍的大部隊順利的過河,然後再行走上官道,甚至明軍也可以順著河道。透過太子河繞道渾河。來個冰上行。一樣也能到達瀋陽。他倒是這樣想,但明皇不會如此做,給他一個炸冰的機會。
現在的黃臺吉都愁死了。他最後的寶全部都押在了遼陽城,但再一次,明皇不給他機會,如若真的放棄了遼陽,直奔瀋陽,誰還能擋住明軍?那個時候,大金勢必一朝而潰。
掃蕩的第三天,終於都回隊了,收穫不小,朱由校高興的表揚了一番,什麼打擊了敵人、訓練了自己、提高了士氣、增加了收入、、、、、、這樣暖心的話,說了出來,讓將士們大為受用。
而且讓朱由校驚異的,東廠所建的情報網裡,在這個時候竟然又碰上了。在漢民之中,主動的過來對上了暗語。情報一直是朱由校重視的地上,在這上面花費的銀錢、精力可是不少。關鍵的時候卻掉了鏈子,這讓他相當的不爽。
從李奇鶴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