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部分(第2/4 頁)
的還有大明帝國的工部尚書。求極宮的一把手徐光啟。有軌馬車計劃徐光啟是知道的,關於有軌的車道的摩擦阻力,皇上也明確的與其談過。按著皇上所說。假設同樣的一千斤貨物,如果馬拉的是二輪馬車,是五百斤的阻力,那四阻就是三百斤,而在軌道之上,也就是一百斤而已。(當然這個只是大體的例子而已,具體的還得計算。)但說明一個問題,在輕軌之上,馬拉車出的力不大。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實驗,所以徐光啟做成求極宮的大佬當然派人來參加了。
結果讓他很是震驚,如此軌道的好處,那是不言而喻的,按著這種鐵軌,發展下去,遍佈全國之後,日行一千,夜行八百不再是夢。這將對大明的經濟發展、軍事發展會有一個大提速。
徐光啟相當欽佩皇上朱由校,不是地位上的關係,而是那天馬行空的思想,讓人不由的欽佩。皇上開創了許多的不可能,光報的出現,讓所有的人大吃一驚,以前送信那要視道路的遠近,就算是朝廷專用的七百里加緊,這個七百里也就是一天的極限速度的。但有光報的存在,短短的幾句話,在短短的時間,就能傳送完畢。
現在又是這種運送實體的有軌馬車存在,讓人怎能不吃驚呢?
大天有軌馬車道的實驗成功,標誌著下一步幾條以京城為中心的,縱橫南北、東西的全國性的有軌馬車線路就要開始上馬了。這是工部在續全國修路的大潮遠遠沒有結束的時候,再接的一個大活。
求極宮的學生,聽說了這個訊息之後,可以去天門城去看了,這是皇上特准的。但前提是自駕去大同,這個自駕可不是駕著馬車,而是腳踏車。京城到大同不算遠,官道也修的方整。以求極宮的上百學生來個自駕遊,對他們的體魄、毅力鍛鍊有著相當大的好處。當然對於新型的交通工具腳踏車的推廣也是好處大大的。
現在的天門城是一處寶地,二十萬的貴胄們可都在那裡住著呢,新型的作坊、一體化的皇莊,許多聞風而來的商人都雲集至此。別的不談,僅是皇上那些作坊的產品就相當的吸引那些追逐利潤的商人。
宗室子弟們現在終於活的象個人了,這裡雖然沒有了鐵桿的莊稼,但工錢不斷,皇上在這裡灑下了潑天的銀子。僅僅是打工,賺的錢就足夠養活一家人的。而皇上分的地,也是在統一的經營著,不需要個家個戶的去管理,只需要給管理費,跟著大皇莊一起幹,等著收成就可以了,抽出身來去作坊作工,賺的可比在地裡刨食要多的多。
作為大明最新型的城市,居住條件,天門城說第二,估計大明就沒有敢說第一的。那規劃好的一道道房屋,都是水泥造的,大片的滿地玻璃窗,光線好的不得了。聽說以後,每家都要鋪上地板磚,這是時人不敢想的。
寬暢乾淨的街道,踩在水泥道上,周圍是一片片的草地、花園,城市結構相當的合理。
現在有軌馬車道的成功,都是極大的刺激著天門城的發展。因為每天來這裡遊玩的人相當的多,特別是想在這裡購買一套房屋當別墅用的人不凡其人。許多宗師子弟有的動搖了,想高價轉讓他們的房屋。
有需求就有市場是不錯,但大同城外的地可都是朱由校個人的,沒有他的同意,誰也不敢動一下土地。這裡可不是象內地一樣,有個衙門專管這樣的事,可以有地房契過個戶,這裡是大皇莊。
這個訊息傳到了正在遼東的朱由校耳朵裡時,朱由校還真想著玩玩房地產了。岱海那裡,可供折騰的地方很多,沿著岱海,有的是地方蓋房子。那裡有草原風景,又有湖泊,這種美景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的。自己在那邊都有行宮,看中的就是這點。(未完待續。。)
第686章掃蕩莊子
朱由校來到大明,不斷的想著各種各要的金手指,賺錢的方向也是放在了大明的尖頂高層消費,也的確開創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錢上面也一直沒有拖他的腿,讓他能夠把自己想辦的事情發展下去。特別是硬幣的發行,這個‘放大器’使他有了源源不斷的錢,可以建學校、修公路等。如同一個大迴圈一樣,這些鉅額的開支,使大明的錢活了,百姓人因為這些全國性的工程,有相當多的百姓因打工受益,然後開始能夠豐衣足食,使商業也隨之而來的繁榮昌盛起來。
天門城現在就是一個吸金窟窿,投下了海量的資金與俘虜的苦役,收益的效果還得再等上一二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現在來了這個房地產的契機。朱由校想到這種收益明顯會提前了。
在中國來錢最快的有幾樣,其中就有房地產、採需、修路,現在採需條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