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第1/4 頁)
法和明軍接觸,就可以直接的兵臨城下,仗著武器的犀利,來個步步為營,徹底的把瀋陽拿下,到時大金的國都必將不保,這場金明之戰,也就會慢慢的降下帷幕。
而遷都所指的方向第一就是遼西地區,那裡林丹已經遷出,並傷了元氣,不知道在哪裡正舔著傷口呢。而蒙古諸部因為此戰的被滅,根是沒有任何的力量反對大金的入侵。依大金的個性,講究的是實力至上,沒有什麼哥們義氣之說。蒙古諸部既然已經失敗了,那就得承擔失敗的後果,把草場、土地、人口、財產等都交給強者。這裡不是中原的儒家文化,是叢林法則為主導的。話無須說的太過清楚,黃臺吉是一定懂得。
而朝鮮現在已經是大金的附庸國,大金計程車兵還要把守著,入主朝鮮也沒有什麼難處。統治一下棒子,大金更沒有什麼心理負擔,朝鮮是大明的附庸國,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大金的敵人,不管他是怎麼做的,這都是無可否認的。而今他背叛了明國,轉向了大金,等到明軍揮師而來之時,他一樣會轉身而嚮明國。所以這一條最沒有壓力,而且和遼西不同,那裡離明國更遠,想要征服一點都不容易。歷史上隋煬帝、李世民等都去征服高麗,結果表明沒有一個能成功的,原因很簡單,鞭長莫及。一旦大金掌握了那裡,情況也會是一樣的,自身肯定也穩定了不少。
長白山那更是大金生存之地,雖然條件辛苦了一些,但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歸處。
“遷都?”這個問題還真是黃臺吉沒有想過的,他這個皇帝雖然也是帝,但和明國那種乾綱獨斷的皇帝有所不同,一切都是四貝勒共同商議,以八旗的‘舉手投票’為決策。特別是遷都這樣的問題。想到這裡對范文程說:“先生,此事事關大金國運,且回去再議,如今先談談此時如何破局吧”。
“皇上,臣以為,蓋州已經是不能再救了,雖然此點對佟養性有所偏失,但慈不掌兵,該舍的還是要舍,而如此的舍也是一種視弱的表現。皇上在此也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今冬明皇是不可能再行出邊牆而戰鬥,留在這裡徒浪費糧草。而因為不救蓋州以及皇上的撤軍,肯定也會滋長明軍的驕橫之心。若明軍敢逆河可上,大可用皇上如何築壩蓄水的計策,相信就算是明軍的戰船,也是吃不消這種洪水的衝擊。只是此計一是需要保密,必須緩緩圖之,二是此計也只能使用一次不可再為,三是一旦實施,沿河的百姓,無論是滿族還是漢族百姓,必將受害。”
這個計策雖然是故計重施,但只要做好了,成功的可能性將會相當的大,只是這個機會只有一次而已,能否抓住,需要做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而明軍在大金的情報人員也肯定是不少,一旦走漏了訊息,一切都成了泡影。
“視敵以弱,助長其大意之心,而後抓住機會,一擊斃敵。先生此計妙啊,雖然此計只有一次性的機會。但作戰講究的都是出奇制勝,哪裡有什麼機會再來一次的。如此,朕依先生之言,撤軍。”
黃臺吉終於撤走了,三屯營裡的軍民更是歡呼雀躍,不停的讚美著明皇的偉大,和建奴或者蒙古打交道也不是一回兩回了,但沒有一次能象此次打的是如此的痛快淋漓。現在黃臺吉灰溜溜的撤退了,代表著大明此次戰役的徹底勝利。(未完待續。。)
第477章大明硬幣
朱由校在三屯營留下了,第一是要確認一下黃臺吉的出走方向,是不是有殺個回馬槍的意思,朱由校可對可以制定出水攻戰術的黃臺吉,不敢有一絲的大意,盛名之下無虛仕,別看自己把他的陰謀詭計給粉碎了,並善加利用,來了個大口袋,但那是佔了前世所知道水下長城的典故的優勢,才有了這個機緣巧合,來個了瞎貓碰個死非耗子,並不能就說明自己的智商、情商就比人家高多少,這樣再沾沾自喜那就有些過了。相反讓朱由校更加的警醒,這些古人打個爭,往往能‘殺人於無形’,一不小心著了道,還真夠自己受的。
第二是等薊鎮鐵血隊的選拔,這是選拔自己的親兵預備役,朱由校當然不敢放手,軍權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保命的唯一憑仗,除了天雄軍和白桿兵,這兩隻隊伍都是歷史名人自己操作的,象淨軍、錦衣衛,可都是他自己挑選的,並且在訓練的過程之中,也是不斷的出現,加強溝通度,加強忠誠度,薊鎮鐵血隊以後還會守在京城的四周,是一支相當重要的力量,所以這次,朱由校當然也得親自坐陣了。
第三是安排災民安置,四次災難,這次的是最輕的,但因為通知的晚了一點,沒有什麼準備,所以對於動財,基本上不是被泡壞了,就是沖走了。還有糧食,如今正是秋收剛